日媒文章:“9·11”如何改变世界经济

2021-09-13 14:37   《日本经济新闻》网   《日本经济新闻》网

《日本经济新闻》网9月10日发表题为《世界因“9·11”而改变的20年》的文章称,到今年9月11日,美国纽约恐怖袭击事件刚好过去20年。

在恐怖袭击发生后的半年时间里,全世界各个城市的航班都处于混乱状态。基于曾象征高效经营的“准时制生产方式”的物流受阻,“业务持续计划”一词在企业中迅速传播。美国《纽约时报》刊登的一篇题为《受到挑战的国家》的报道至今让我记忆犹新,但受到挑战的应该不仅仅是美国,而是实现了全球化的世界。

日本第一生命经济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永浜利广认为:“在这20年里,世界的很多变化是因‘9·11’事件而起的。”美国以振兴经济为目标而实施的货币宽松政策在掀起购房热潮后,也为2008年的雷曼危机埋下伏笔。

在境外,美国发起战争的范围从阿富汗扩大到伊拉克,这也造成了如今阿富汗的混乱局面。美国增加战争开支还成为美国国债信用评级下降的原因之一。  

2001年也是现在与美国对立加深的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年份。中国以此为契机,积极推进对资本商品的投资,逐渐获得了“世界工厂”的称号。雷曼危机后,中国对世界经济起到了重要拉动作用。

将这20年变成机会的还有美国的一些企业。尤其引人关注的是GAFA(谷歌、亚马逊、脸书和苹果)这四大信息技术巨头。

这四家企业的成立时间分别为1976年(苹果)、1994年(亚马逊)、1998年(谷歌)、2004年(脸书)。不过,这些企业的业绩呈指数级增长均始于本世纪头个10年的初期至中期。

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以高速度、大容量通信技术创新为背景,网民人数不断增加;另一个则是,即便在“9·11”事件后,全球化也从未停下脚步,反而进一步向前发展。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也成为苹果公司实现飞跃式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苹果以中国为中心,将供应链扩大到世界各地,并推动2001年投入应用的通信标准3G快速普及,之后又在2007年推出iPhone。  

从iPhone的供应链来看,相关零部件的移动距离(累计)相当于在月球和地球之间往返7次。伴随着苹果供应链的逐步扩大,中国也一步步具备了在本国生产包括资本商品和消费商品在内的所有产品的能力。

与此同时,中国还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该国的动向也成为引发商品跨国贸易量增长率低于经济增长率的“贸易放缓”的原因之一。通过向新兴市场国家出口来获利的日本等发达国家一度面临巨大考验。

GAFA构建的分工体制、即所谓的“最优化世界”体制应用范围还扩大到了商品和现金以外的领域、即人才领域。要不断实现技术革新,就需要从全世界网罗优秀人才并让他们定居下来。起“吸引”作用的就是薪酬制度。

GAFA每年不仅给企业高管还给广大员工分配自家股权、即现金收入外的“股权薪酬”。除脸书外,苹果等三家企业正式开始分发“股权薪酬”的时间正是在2001年前后。

现在已有很多美国企业实行“股权薪酬”制,而采用该制度的日本大型企业还很少。日本企业即使采用这一制度,大多也是仅面向高管发放股票期权(新股认购权)等。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收集的数据显示,在包括硅谷在内的该州北部高科技湾区工作的科技人才中约五成是外国人。由GAFA推广开来的薪酬制度吸引人才的效果可以说是巨大的。

日本企业有能力构建超越GAFA的“最优化世界”,并乘上巨大的发展浪潮吗?过去20年也是日本被抛来一个接一个沉重课题的20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