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滁州:优化“亭满意”人才发展环境 聚英才创未来

2022-08-26 13:04   新华丝路 新华丝路   

今年二季度,安徽省滁州市经济运行排名蝉联全省第一,为企优环境排名居全省第一,为民办实事排名居全省第二。上半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795.7亿元,经济总量和增长速度均位居全省第3位,交出了一份“走在前列、争创一流”的优异答卷。

四方皆有“引才”客

2022年初,面对严峻复杂疫情不利因素影响,滁州在全省率先启动“千企百校 智汇滁州”云招引活动,市委书记许继伟更是在活动中向广大菁英学子发出真诚邀约:“来滁州,正当时!”已举办20多场线下线上专场招聘会,广泛发布3000多家企业、近8万人招工引才需求,260多万人次在线观看活动,在国内知名招聘网站热度连续排名“榜一”。目前,已收取求职简历2万多份,在滁高校就业大学生同比增长近10%,近万名菁英学子来滁留滁就业创业。

滁州市委、市政府坚持“一把手”抓“第一资源”,顶格谋划、顶格部署、顶格推进。今年“新春第一会”聚焦“双招双引”,市“四大班子”主要负责同志率先垂范、主动对接,千方百计招人才、引项目。

目光向东,看“宁”望“沪”。作为安徽东向发展的“桥头堡”,身处南京和合肥两大都市圈核心层的滁州,在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有着“近水楼台”的独特优势。借助滁州国际(虹桥)会客厅,打响“智汇滁州”人才活动品牌。去年,市县联动举办系列人才活动10多场,成功举办“智汇滁州·创赢未来”国际英才大会、百名博士皖美行滁州首站、“菁英学子·智汇滁州”等活动,吸引境内外200多个高层次人才团队来滁洽谈合作。

加强与长三角区域高校院所合作,联合攻关,解决产业发展核心难题。与上海杨浦区政府签订合作框架协议,设立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滁州分中心。累计与上海交通大学等近110家高校院所开展合作,实施大院大所合作项目120多个。在上海连续2年举办“揭榜挂帅”系列活动,创新开展竞榜定帅。累计发布超百项核心技术需求,63项已揭榜,榜金超2亿元。

今年滁州大力实施招才引智“质量突破年”活动,靶向集聚战略“帅才”、产业“英才”、制造“匠才”,新招引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13个,引进院士、国家级领军人才、博士等高层次人才280多名,帮扶重点企业招工招才超6.2万人。

来了都有大舞台

光伏、半导体、汽车及装备制造、新能源电池、医药器械、智能家电、新型化工、健康食品……八大产业链,在滁州茁壮成长。惠科、康佳、创维、长电科技、隆基乐叶、晶科能源、银鹭、养元、盼盼等知名企业,纷纷落户滁州。上半年,滁州市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98个,同比增加23个。其中,新引进八大产业链项目222个,占比74.5%,比去年同期上升5.4个百分点,仍在延链、补链、拓链的八大产业,不断放大人力人才的迫切需求。

高标准建设滁州经开区、中新苏滁高新区、滁州高新区以及滁州高教科创城、滁州原创科技城、天长人才科创城、来安水岸科技新城“三区四城”等平台载体,建成院士工作站9家、博士后工作站和博士创新站110多家,苏滁高新区获评“长三角省际合作示范园”。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区”全链条人才育成体系,建成孵化平台40多家,入孵人才项目近800个。项目集聚,涵养了人才生态;人才集聚,催生了发展动能。

到了就是滁州人

有什么样的人才,就有什么样的城市竞争力,就有什么样的城市未来。滁州市坚持分类育才,加强人才梯队建设,构建多元人才格局。今年以来一大批本土人才获评国家级领军人才、入选省级重大人才项目,各项指标均居全省前3位。继去年1名人才获评俄罗斯工程院院士,1名本土人才再获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连续2年取得院士当选“新突破”。新培育市“113”产业创新团队24个,总数达61个,形成创新成果380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60余件,参与制定行业标准12个。实施“新滁商”培育行动,今年遴选10名优秀民营企业家赴长江商学院等高端培训机构学习深造,开展“滁商云讲堂”12期、6000多人次参训。到了就是滁州人,来了滁州才有为。

“滁州创造了卓越不凡的发展成就让我激动,牢牢把握了千载难逢的机遇让我心动,具有高效暖心的服务环境让我感动。”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滁州本土企业家——安徽中益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冯守中在全市“双招双引”工作动员大会上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人才引进来,留下去,关键在于服务到位。2020年开始,滁州集全市之力打造“亭满意”营商环境,让“长三角地区能办的事滁州都能办”。2022年1月1日,全省首部优化营商环境地方性法规——《滁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正式实施,从法治层面为各类市场主体活动提供“硬核”护航。随后,《滁州市优化营商环境150条(2022年版)》印发,自2020年以来,连续第3年推出的3.0版营商环境提升举措,去年以来持续开展“我为人才办实事”“人才服务千企大走访”等活动,市县联动走访人才企业4000多家,协调解决人才诉求300多个,努力做到让市场主体有感、让各类人才满意。

对于人才更是努力提供“滁周到”服务,持续完善人才“一站式”服务体系,建立人才分类认定系统,制发“亭城英才服务卡”,开发人才服务信息化系统,设立人才投、人才贷等金融助创产品,全方位为各类人才提供信用贷款、交通出行、体检医疗、生活便利等76项服务事项,推进“不见面”24小时不打烊服务。盯紧人才生活的“关键小事”,借力长三角一体化,与长三角医疗机构合作项目139个,在滁设立南京儿童医院滁州分院,建立医联体12个,成立专科联盟超过40个,南京琅琊路小学等四所名中小学在滁设立分校,建成人才公寓4200多套,不断优化“亭满意”人才发展环境。( 张开兴   胡匠心   刘成志)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