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内罗毕分社记者 李卓群
近年来,肯尼亚经济增速在非洲国家中名列前茅,电力需求随之急剧攀升,电力供应短缺、电价过高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为了弥补电力缺口和控制发电成本,肯尼亚政府计划通过加速建设地热发电来替代燃油发电。在此背景下,开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开山集团”)凭借自身的技术与成本优势,打破了日本和欧美企业对肯尼亚地热市场的长期垄断,助力肯尼亚加快推进能源转型。
挖掘地热资源,承建发电站
位于非洲东部的肯尼亚,东非大裂谷纵贯南北。得益于这条世界闻名的裂谷带,肯尼亚拥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其潜力预计超过10000 兆瓦。但该国的地热开发相对不足,目前装机容量仅有950兆瓦。肯尼亚第四大城市纳库鲁位于裂谷带区域,以北10公里处的梅嫩加伊火山口是非洲第二大火山口。梅嫩加伊火山口是一个极具成本效益、利用地球热能的绝佳地点。在世界上其他地区,平均需要钻探约3000至4000米才能建成一口地热井,而在这一带往往只需钻探900米左右的深度。
肯尼亚很早就计划在此进行地热开发。2011年,肯尼亚国有地热开发公司就开始在梅嫩加伊地区探明地热潜能约1600兆瓦,但因技术和资金等原因,开发计划被搁置。2021年,肯尼亚重启梅嫩加伊的地热开发,一期规划105兆瓦。开山集团获得了一期首个35兆瓦的地热发电站——索西安地热电站的总承包。项目于2021年1月18日开工,2023年6月底投产送电。
项目承建方中国电建福建工程有限公司的高级工程师邓超说:“由于地热发电站地处自然风景区中,对项目的环评非常严格。再加上地热的清洁能源属性,该地热电站从建设到运营可以称得上是全环节绿色无污染。”
“中国核心技术”备受关注
非洲第一座地热发电站、世界上目前最大的单一地热发电厂都在肯尼亚,而这背后几乎都是日本和欧美企业在提供资金、技术以及装备,产业链的核心环节以及地热资源开发多由日本和欧美企业把控。
开山集团总承包的索西安地热电站虽然只有35兆瓦的装机容量,但它是肯尼亚乃至非洲的首个从设计、产品生产、建设、调试完全由中国企业独立完成的地热发电站。“中国的核心技术”让这个小型地热电站备受各方关注。
开山集团董事长曹克坚认为,日本的地热发电技术虽全球领先,但也有短板。日企电热项目建设周期较长,资金需求量较大,且电站年平均运行时间有限,传统技术的地热电站年平均运行时间约6000多个小时,经常需要停下来进行设备维护。此外,日本的技术对地热资源的品质要求很高,仅高焓值的地热资源可以用于发电,中低焓值无法使用。
而开山集团的井口模块电站技术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建设周期更短、建设成本更低、可用时间更长、发电效率更高。曹克坚说:“在建设周期方面,我们承诺用16个月的时间建设35兆瓦的电站,日本公司的建设周期超过两年。成本方面,梅嫩加伊地区一期的索西安电站开山集团的合同金额是6800万美元,一样大小的二期项目,日本丰田公司总包提供发电设备的Globeleq电站合同价格是1.08 亿美元。我们的电站年平均运行时间为8400小时,日本技术的可用性大概是70%多,我们的可用性是95.8%。”
中企在肯尼亚地热市场大有可为
2023年初,肯尼亚能源和石油监管局局长丹尼尔·基普图在2022财年的报告中表示,该国86.98%的能源来自可再生能源。长期以来,肯尼亚的电力大部分来自地热和水力。但近年来,肯尼亚遭逢持续干旱,水力发电明显减少。在此背景下,稳定的地热发电成为肯尼亚能源转型的首选。
肯尼亚总统威廉·鲁托表示将大力开发地热,肯尼亚尚有10000兆瓦的未开发地热能,主要分布在裂谷地区的二十余个地点,足以提供肯尼亚目前峰值五倍的电力。根据肯尼亚制定的2030年愿景,该国将在2030年前实现100%的清洁能源发电,这其中地热发电的装机容量将达1600兆瓦,占全国发电量的60%。
肯尼亚地热开发公司的项目工程师摩西·卡丘莫表示:“索西安地热电站极具示范意义,中国企业可以加速肯尼亚的地热开发。他们灵活的财务安排可以缓解肯方的资金压力,极具性价比的施工和设备也将大大降低成本。”卡丘莫认为,如果中国设备和施工质量在运营阶段表现稳定,中企在未来将能获得更多的订单,肯尼亚地热领域也将会应用更多的中国工程技术和金融模式,从而加速推进能源转型。
由于有了索西安地热电站的成功案例,肯尼亚方面又积极促成了梅嫩加伊三期与开山集团的合作。梅嫩加伊三期项目采用PPP模式,开山集团作为业主建设电站,建成发电后电力出售给肯尼亚电力照明公司,该项目已于2023年12月28日完成交割。“预计之后的梅嫩加伊四期、五期项目,我们也有很大希望参与其中。”曹克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