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耳他中国文化中心创新合作唱好文化交流“大戏”

©原创   2024-02-01 10:49   陈文仙

新华社瓦莱塔分社记者 陈文仙

马耳他中国文化中心是我国在欧洲设立的第一个中国文化中心。虽然马耳他国家小,相对于其他国家的中国文化中心,马耳他中国文化中心的规模也偏小,但是得益于中马长期良好政治关系以及马耳他的多元化文化政策,马耳他中国文化中心在充分利用国内资源的同时,积极“借台唱戏”,主动与当地合作,推动本地化文化品牌创新,在推动中欧人文交流上发挥了“桥头堡”作用,“细水长流”地浇灌出了“中国角”等深入人心的文化交流品牌。

政府支持,民众认可

调研发现,马耳他中国文化中心的运作较为成功,在推动中欧人文交流上发挥了“桥头堡”作用,得益于两大关键条件:一是中国和马耳他有着长期友好关系,马耳他政府层面支持配合中国文化中心的开展活动,并得到当地民众的呼应;二是马耳他奉行多元文化政策,提倡文化多元化,对中国文化持包容和支持态度。

多年来,马耳他中国文化中心与马耳他总统慈善基金会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关系,多次通过“欢乐春节”中国新年音乐会、“春天的庙会”等活动,为慈善基金募集善款,通过文化交流活动服务当地公益事业,参与社区建设,向马耳他民众展示良好的中国形象。马耳他前总统、社会福利基金会主席普雷卡说,马耳他中国文化中心成立20周年是马中文化关系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已成为文化交流的又一灯塔,在欧洲层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7月,马耳他中国文化中心举行成立20周年音乐会,马耳他艺术委员会主动提出给予支持,在疫情过后资金紧缺的情况下支持了5000欧元。马耳他中国文化中心主任袁媛表示,这是文化中心成立以来马方提供的最大一笔资金,体现了其对文化中心的高度认可。

借台唱戏,属地创新

马耳他中国文化中心立足当地、挖掘资源,通过与当地合作,不断丰富文化交流内容,创新人文交流品牌,举办的各类活动更适合当地民众,也因此得到认可。袁媛说,虽然每一个海外中国文化中心都有一些全球联动的活动项目,比如欢乐春节、茶文化、天涯共此时等,但这些活动不能做成命题作文,而是需要细化到每个国家。

玛格丽特中学“中国角”成立于2010年,马丁·阿佐帕迪是该中学的科学老师,也是是“中国角”的创始人,马耳他中国文化中心则是“中国角”的创始合作方。“中国角”通过教学的方式“把中国带进课堂”,通过中国悠久灿烂的文化,为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架起一座桥梁。文化中心一直给予“中国角”支持,助其从不为人知的普通课堂成为了两国人民熟知的人文交流品牌,成为了中马人文交流的典范。

马耳他中国文化中心通过与当地合作来丰富“欢乐春节”等活动内容。比如连续四年与位于首都瓦莱塔的马耳他国家创意中心合作,举办“欢乐春节”中国电影节。2023年1月,马耳他最大购物中心蒂涅角主动与文化中心合作,走进商场过大年,与民众进行高效互动。文化中心还与马耳他教育部、马耳他社会福利基金会等合作举办“中国风筝节”,与马教育部合作举办“想象中国”儿童艺术比赛,这些文化品牌都已深入人心。

马耳他中国文化中心充分发挥文化交流“细水长流”、“润物无声”的特点,面向校园,精耕细作,着力推动中国文化与当地学校的交流合作。比如,结合“2023双兔报喜—中国十二生肖文创图片展”和“茶和天下”等主题展览,邀请当地学校师生来中心参观,并辅以中国书画体验和中国历史文化视频观摩等内容,为师生们量身定制中国文化体验,得到学校的积极评价。

图为2023年6月6日当地学生在马耳他中国文化中心参观第14届“想象中国”儿童绘画比赛获奖作品

借船出海,美美与共

调研了解到,目前国内为海外中国文化中心提供的优质资源比较有限,艺术团外派演出相对不足,无法满足驻在国人文交流活动的需要,这是海外中国文化中心面临的普遍问题。在此背景下,马耳他中国文化中心加强与欧洲地区中国文化中心的联动,实现资源优化组合,同时积极在欧洲地区拓展资源丰富活动内容,开辟新的交流渠道。

比如,马耳他中国文化中心加强与马耳他一些知名艺术节的联系,了解这些活动主办方的需求,帮助其从欧洲邀请优秀的华人艺术家和中西音乐组合参加艺术节,通过高质量的音乐会向马耳他民众展示中国音乐文化的特色以及中西文化交融的和谐共生。同时,在文化中心延伸打造“美美与共”文化沙龙系列,为来马的欧洲华人艺术家和中西音乐组合搭建平台。这些艺术家是中西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的代表,以讲演结合的方式向马耳他民众讲述中国故事,颇受欢迎。

文化交流需要“双向奔赴”,邀请海外中国文化中心驻在国的青少年前往中国参加夏令营是一个较好的举措。比如,2023年7月,在马耳他中国文化中心的努力和支持下,马耳他“中国角”师生共13人受邀访问中国,开启首次“中国文化之旅”,深入地了解中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