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重庆分社记者 陈青冰、杨仕彦
3月底发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联合声明》称,中方愿发挥设在重庆的中国南亚国家减贫与发展合作中心作用,在斯开展中斯友谊杂交水稻示范田等减贫与民生援助项目合作,加强农业技术和管理人员交流与培训,推广运用科技成果,助力斯水稻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早在2021年4月,中国、巴基斯坦、阿富汗、尼泊尔、斯里兰卡、孟加拉国六国外长在合作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视频会上一致同意设立中国南亚国家减贫与发展合作中心(以下简称“中心”),7月8日中心在西南大学挂牌。两年多来,该中心致力于向南亚国家分享中国减贫与发展的战略政策、实施模式、突出成效和经验启示,在助力南亚国家探索脱贫攻坚和农村发展现代化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同时面临着没有主管部门、缺乏资金等现实困难。
数据显示,目前南亚国家贫困人口超过3.5亿,占全球贫困人口的三分之一,反贫困任重道远。据西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张斌介绍,为了给南亚国家的减贫与发展事业提供更有效的服务,中心组建了一批懂业务、会外语、高素质的国际培训工作团队;开发了一系列国际减贫培训课程视频资源和国际减贫培训微视频案例;在西南地区乃至全国确定了多个省(区、市)作为交流基地。
“之前由于疫情原因,中心只能开展线上课程,分别在2021年、2022年共邀请来自南亚五国的共124名学员参加一次为期10天的线上研修班。”张斌说,2023年底,中心为尼泊尔国家的学员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线上课程,并邀请40位学员参与了8天的线下研修课程。2024年,中心计划在尼泊尔成立分中心,主动送教上门,深化中国与南亚国家在减贫领域的交流。同时希望能将中心和尼泊尔的交流成果,转化为一套集培训、调研、交流等环节为一体的中心培训样板。
两年多来,中心开展了包括中国减贫与发展经验、中国精准扶贫评估理论体系及其实践应用、有效金融供给与农村经济发展在内的多类培训课程,取得了不错效果。
“中心是一个很好的合作平台,不仅可以为南亚国家政府官员提供培训、实地考察等服务,传播中国重庆减贫与乡村振兴好经验,还能讲好中国故事、促进民心相通。”西南大学教授、中国南亚国家减贫与发展合作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王志章表示,此前去斯里兰卡、尼泊尔调研时发现,这两个国家有自然资源禀赋,但在调动当地农民内生动力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因此,结合南亚国家需求,培训班的课程中专门设置了有关中国特色减贫模式的讲座。
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尼泊尔办公室农村发展项目顾问金德拉·乌普雷蒂在参加培训后表示:“尼泊尔有足够的肥沃土地和灌溉设施,但我们缺乏与农业有关的技术和实践知识,所以我们认为这个研修班对我们所有人都非常有意义。”
中心在面向南亚国家分享中国减贫经验方面已有初步探索,但在实践中仍存在没有主管部门、权责不清、缺乏资金、缺乏阵地人员等难题。张斌表示,中心的合作部门较多,既需要和重庆市外办合作落实嘉宾邀请;也要和重庆市农委、高校等部门对接师资;还需要自己承担制作课程的任务。而且,中心至今仍没有一个明晰的主管部门。
西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干部培训部部长雷雪梅表示,中心的工作耗时耗力,成本也不低,一堂高质量课程的制作成本在10万元左右。由于中心没有明晰的主管部门,因此运行上存在权责不清、缺乏专项资金、缺乏阵地人员等问题。目前中心运营成本,只能部分由继续教育学院垫付,部分从其他专项经费里扣除。
“未来,我们希望和有关部门共同建立一个高效运行模式。这样中心发挥的作用不止步于培训,同时也可以开展更多中国与南亚国家之间的论坛交流、实地考察,以及为南亚国家提供更多人才技术支持,深化互动交流。”张斌说。
王志章认为,中心应紧抓机遇,立足重庆,联手西南,统筹做好南亚国家减贫与发展合作的顶层设计,建立工作机制。同时,要发挥重庆产能和高科技优势,积极拓展南亚国家市场,发挥物流枢纽作用,打好“组合拳”,共同提升减贫与发展合作的双重效益。(参与调研:吴慧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