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苏里南农业技术合作中心项目已成中苏农业合作桥梁

©原创   2024-04-18 09:32   王植樱, 李梦馨

新华社拉美总分社记者 王植樱、李梦馨

中国援苏里南农业技术合作中心项目启动一年多来,在苏开展了农作物引种、选育、繁育、栽培等试验,面向当地大规模种植户、农牧渔业部门工作人员及项目基地附近农户进行了农业技术培训与推广,已成为中苏农业合作的关键桥梁。

图为4月3日拍摄的援苏里南农业技术合作中心项目

以技术试验推动中国标准走向海外

苏里南是第一批同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规划的加勒比国家之一。援苏里南农业技术合作中心项目于2022年11月启动,单多吉出席了启动仪式。在他看来,中国先进技术培育了高产量、高质量的农产品,能与中国展开农业合作对苏里南至关重要。

项目位于距苏里南首都帕拉马里博市中心约一个半小时车程的萨拉马卡区。据项目组组长刘德军介绍,项目主要针对食用菌(平菇、木耳、双胞菇)、蔬菜(西兰花、花椰菜、白菜、青菜、黄瓜、西红柿、茄子、辣椒等)、水果(哈密瓜、葡萄、香瓜、芒果、柑橘、柠檬等)等作物进行生产技术试验,主要技术包括引种、选育/繁育、栽培(露地栽培、设施栽培、无土栽培)等。

来自湖南省的蔬菜育种栽培专家苏利荣表示:“我日常进行白菜、西兰花和辣椒等果蔬的引种和选育。工作目的有两方面,一是帮助提高当地常用果蔬的产量,二是筛选高端果蔬品种,提升其营养水平和价值。”

苏农牧渔业部官员雅松·巴克表示,苏里南借助该项目引进了蔬菜现代农业繁育、种植技术和现代化农业管理理念等,也能逐步提高苏农业技术科技含量,促进苏农业经济发展。苏利荣认为,通过进行农业生产技术的试验示范,有助于推动中国农业技术标准和规范走出去。

以专业培训助力当地农业技术进步

刘德军介绍说,项目推广重点区域为帕拉马里博区、瓦尼卡区和萨拉马卡区,计划举办10期集中培训班,培训总人数预计达300人以上,目前正在进行第3期培训。培训班通过理论教学与田间实践操作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目的是让受训学员掌握整地施肥与播种、果树嫁接和病虫害识别等实用农业种植技术。

一些当地农业技术人员每天乘车两个半小时来中心参加培训,再把学到的技术带回去传授给身边农户,对学习中国技术充满热情。巴克说,“我们同中国农业专家合作得相当好,目标相同、齐心协力。”

除了集中培训,苏里南的政府部门经常组织中国专家到当地农场和生产基地调研和指导,项目组还编写技术手册、录制农业生产视频、建立网站、开展社区讲课等,用多元化的方法在当地推广援苏里南农业技术合作中心研究的技术。

在口口相传之下,项目逐渐赢得当地农户的信任和喜爱。住在中心附近的农户阿什温·杜基得益于“地理优势”,很快和中国专家成为了朋友。中国专家几乎每天都会去杜基家的田地,在种苗培育、肥料使用等各个环节进行指导。他开始种植辣椒、茄子、西瓜等作物,不仅在本地市场销售,还出口到邻国。“得益于中国专家带来的先进技术和优质种苗,我家种植作物的产量翻了一番,年收入增加了一倍。”杜基说。

以工学结合助推互利共赢

在项目中,有许多一边打工,一边把学到的农业技术传授给亲戚朋友的当地员工。24岁的农户阿斯特兰多·利维尔德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自项目启动以来,他就已在此工作。

利维尔德经常在项目果蔬大棚内配合中国专家为当地农牧渔业部门的受训学员上示范课,整地、植栽、浇水。利维尔德也是种植大户,拥有8公顷土地,种植百香果、苦瓜等作物,供应帕拉马里博当地市场。他还雇了3名员工协助管理。

“通过在项目的工作,我跟中国专家学习了整地植栽、精准施肥和病虫害识别治理等技术,再将这些技术应用到自家作物的种植,同时传授给我的家人,”利维尔德说,“通过技术帮助,我的收入从每周2000苏里南元增加至5000苏里南元(1苏里南元约合0.029美元)。”

边工作边学习,利维尔德不是个例。该项目中许多当地员工一边打工,一边把学到的技术传授给亲戚朋友。苏里南农学研究员简·亚格纳特认为,项目传授了许多中国先进农业经验,帮助苏里南提高农业生产率、解决粮食安全问题,苏中农业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光明”。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