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人士呼吁反思博物馆数字技术的过度使用

©原创   2024-06-10 10:07   张百慧

新华丝路巴黎6月10日电(记者张百慧)当地时间8日,一场名为“亚洲艺术展览:中法新视角”的研讨会在位于法国巴黎的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内举行。中国和法国博物馆届的近二十名专业人士展开“强强对话”,针对当今亚洲艺术展览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展开讨论,以期为同行和博物馆爱好者提供启迪。会议期间,数字技术在博物馆中的应用成为许多嘉宾关注的话题。

本次研讨会分为四场圆桌会议,分别从发展新的叙事方式、开展文化教育活动、优化并提高常设展的吸引力、打造令人难忘的数字和感官体验等角度出发,讨论如何让博物馆在当今时代吸引更多参观者。过程中,一些发言嘉宾提及各自博物馆正利用数字技术打造沉浸式展览、多感官体验,以增强公众对展品的兴趣以及两者之间的互动。与此同时,不少业内人士指出需警惕博物馆过度使用数字技术的负面影响,呼吁业界在拥抱数字时代的同时保持“克制”。

天津博物馆馆长姚旸在现场发言时指出,数字技术在博物馆中的应用存在正反两方面效应,它能够在短时间内激发参观者对于博物馆和展览的热情,特别是引发青少年的兴趣;但是,数字技术的过度使用也可能冲淡博物馆原有的本真。“我们已经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当孩子们来到博物馆看展时,他们只看数字化的部分,忽视数字化以外的部分。”他强调,博物馆的数字化发展不能仅仅是技术层面的更新,还应该有懂得文化和艺术的专业人士参与创作博物馆的数字化内容。

法国里昂汇流博物馆展览总监克里斯蒂安·塞尔梅在参与现场讨论时说,在当今社会和日常生活中,平板电脑和手机的过度使用问题已十分严重,这些设备的使用和迭代还涉及环境污染、经济和能源成本问题,法国博物馆届正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反思。他说:“里昂汇流博物馆早在筹建之初便考虑到屏幕过度使用的问题,我们很快便尝试摆脱屏幕或者尽少使用,优先通过纱布等材料进行投影,以期(在展览中)更好地融入影像,同时远离电子屏幕。”

北京故宫博物院数字与信息部副主任于壮表示赞成“技术适用论”,反对断然拒绝一切数字设备,也反对无限制地使用数字技术。他认为,判断是否需要使用数字技术有三个基本标准:第一,数字技术的应用可以极大提升博物馆的可及性,比如能够满足走不进博物馆、看不见文物的特殊群体的需求;第二,数字技术具备可塑性,即能够对文物进行深度阐释和解构呈现;第三,数字技术能够给人带来超越物理世界的一种感官上的沉浸式体验。

上海博物馆党委书记汤世芬告诉记者,目前,中国博物馆在使用信息化、数字化技术方面较西方而言更为踊跃,但博物馆不能完全摆脱文物而只追求技术。她呼吁,中国博物馆未来在使用科技手段进行展览内容创作方面更加克制,在管理和服务方面可以更多尝试应用数字技术。

本次研讨会是2024“吉美中国年”活动的一部分,吉美博物馆计划在庆祝中法建交六十周年的背景下,举办贯穿全年的中国相关文化活动。吉美博物馆馆长扬尼克·林茨当天在研讨会上作总结发言时表示,“博物馆究竟该使用什么类型的技术、原作与技术之间应保持怎样的关系……这些都将成为愈发重要的探索主题。”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