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开罗分社记者 姚兵
近年来,埃及、突尼斯、伊拉克等部分中东国家面临经济增速下滑、物价高涨、通胀高企、货币贬值等问题,经济形势每况愈下,加之巴以冲突持续延宕、红海危机溢出效应影响等不利因素进一步加剧地区经济危机。尽管这些国家纷纷采取应对经济危机的举措,但效果有限。一些受访中资企业面临汇率兑换损失、航运停滞、项目建设成本增加等挑战。
经济形势每况愈下
据埃及官方数据,2022至2023财年(7月1日至次年6月30日),埃及国内生产总值10.2万亿埃镑,经济增长率为3.8%,远低于2021至2022财年的6.2%。去年12月,埃及政府将2023至2024财年经济增长预测从4.2%下调至3.5%。由于缺乏外汇储备,除居民生活必需品外,大量商品进口受到严格限制,造成埃及国内市场供应不足,进而导致物价大幅上涨。
在突尼斯,经济状况在原本困难的基础上进一步恶化,新冠疫情对当地经济的影响并未完全消退,俄乌冲突、新一轮巴以冲突的负面影响也明显波及到突尼斯。据突尼斯国家统计局2024年2月初发布的消息,突尼斯2023年第4季度的失业率为16.4%,比2022年同期以及2023年第3 季度都有所上涨,其中青年失业率高达40.9%,受高等教育者失业率为23.6%。突尼斯一些经济学家预计,突尼斯2024年将面临一个付债的高峰期,如果不能获得足够的外汇,将导致债务违约。2023年底数家国际权威评级机构下调了突尼斯相关经济发展指数。
巴格达大学经济学教授胡赛姆·哈利德表示,伊拉克经济结构较为单一,经济收入过于依赖石油,大宗商品对进口的依赖程度较大,加之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以来,伊拉克经济体系重建仍未完成,政府贪腐严重,若巴以冲突持续扩散外溢,红海航运危机依旧无法解除,伊拉克进口商品及大宗商品价格将出现波动,本国经济及物价水平也会受到影响。
约旦《宪章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奥尼·达乌德说,加沙战争对约旦整体经济产生了影响,特别是对约占约旦国民生产总值15%的旅游业产生影响,由于出现与战争相关的经济抵制运动,对就业也造成了负面影响,数以万计的年轻人面临着下岗风险。
应对措施效果有限
记者调研了解到,为了应对通货膨胀压力,约旦政府采取的系列措施包括:减少货物运费关税、对政府提供的仓储费用打折、加快进口商品清关手续,寻求新的海运路线、协调政府各部门应对运费上涨等,主要是保证粮食等基本物资的战略储备,保持价格稳定。
记者在各大超市、市场等观察发现,约旦市场进口工业物品价格有一定的上涨,但总体保持稳定,粮油米面等基本生活物资未出现大幅价格上涨。约旦政府为这些基本生活物资做了几个月的储备。分析人士指出,如果巴以冲突等地区局势持续恶化,后续物价上涨是必然的。
突尼斯从2022年起就一直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进行谈判,希望从该组织获得20亿美元左右的贷款以缓解国内外汇紧缺问题。由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坚持要求突尼斯进行经济和财政改革,比如消减进口日用品(如面粉、油、糖)的补贴,裁减政府员工,消减人员开支。突尼斯一直没有在这些条件上松口,所以双方谈判没有任何进展。政府为了保证基本用品的供应,同时减少外汇支出,对于牛奶、面粉等补贴物品实行限量供应,经常发生这类商品超市断货的情况。
为缓解外汇短缺压力,埃及也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埃及政府去年宣布,计划通过逐步扩大出售国有企业股份规模、实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激励措施,以及依靠苏伊士运河收入、侨汇和大宗商品出口收入等方式,到2026年创汇1910亿美元。今年2月,埃及和阿联酋达成外国直接投资协议,为埃及带来外汇“及时雨”。埃及总理马德布利说,协议实施后将在两个月内为埃及经济注入350亿美元外国直接投资。自3月初埃及提高利率并放开汇率浮动限制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欧盟、世界银行等组织纷纷向埃及提供金融支持。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副教授赵军表示,短期来看,尽管埃及政府采取了多种开源节流措施,但效果不彰,短期内难以有效阻遏经济颓势。中长期来看,埃及经济危机难以纯粹自救,仍高度依赖外部环境的变化,包括美联储执行利率是否不断走低、中东地区尤其埃及周边动荡是否停止、埃及主要外汇收入能否恢复以及国际借款和融资是否顺利等。
中资项目遭受冲击
据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埃及分公司介绍,受新冠疫情、俄乌冲突、美联储加息以及巴以冲突与红海危机的持续影响,埃及宏观经济形势严峻,整体经济下行,政府债务剧增,埃镑持续贬值,美元储备严重不足,延长了项目的建设周期,增加了成本投入,同时加大了外汇风险。
3月6日,埃及中央银行将利率上调600个基点,并表示允许汇率由市场决定,即实行浮动汇率,当天埃镑兑美元汇率跌幅接近40%。“埃及剧烈的汇率变动一天内就给我们造成4000多万元人民币的汇兑损失。”国内某航空公司驻开罗代表向记者表示,“我们2022年3月至2023年6月在当地销售的票款埃镑,均通过国际航空运输协会货币清算服务(ICCS),换成美金汇回国了,但之后ICCS也换不到美金,导致账户上积压的埃镑越来越多,汇损越来越大。”
约旦中资企业协会会长刘茂表示,当地中资企业项目主要受物价、材料价格上涨影响。由于约旦的财政比较困难,许多工程项目使用美国、欧洲等的援助款,因此中企参与此类项目受限很大,而对于带资项目,目前在约旦的中企投资都比较谨慎。
中国某航运公司约旦负责人说,红海危机对他们航运公司的影响是直接的,他们的直航从今年1月中旬已经全停,客户的商品无法运出,而他们自己的一些空集装箱也需要购买其他国家船运公司的仓位运回。如果冲突危机一直持续,他们只能考虑寻求替代支线,航线会增长、运费会增加。
记者在伊拉克走访了包括油田、建筑、发电等领域的多家中国企业发现,红海危机对中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海运成本大幅提升,货运到港时间不确定性增强。多家驻伊中企负责人告诉记者,伊拉克政府对不少进口设备、配件有原产地限制要求,红海危机延宕给到货时间带来诸多不确定因素、海运成本大幅上升,连带中企履约风险上升。(参与记者:段敏夫、李军、何奕萍、谢昊、黄灵、吴天雨、董修竹、张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