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和中国物流“协同出海”正当其时

©原创   2024-08-06 10:12   何欣荣

新华社上海分社记者 何欣荣

“不出海,就出局。”适应新发展格局的要求,当前中国制造业企业正在积极走出去。呼应制造业走出去的步伐,如何将在国内沉淀形成的物流服务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有效输出到国际市场,从“运全国”迈向“运全球”,成为我国快递物流行业的新命题。调研中,一线从业者和专家学者表示,要做好顶层设计和重大项目落实,促进“中国制造”和“中国物流”在全球协同布局,更好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

鼓励中国快递物流企业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率先布局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的快递企业拥有丰富的电商快递运营经验,有望在人口结构、制造业发展路径和文化背景与我国相似的东南亚国家成功复制。建议出台相关政策,支持中国快递物流企业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加强布点,紧密对接跨国和跨区域产业分工带来的物流快递配送需求,支撑国家战略落地。

菜鸟集团高级副总裁熊伟说,数字化是中国快递物流企业的一大优势。通过将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智技术与物流产业做深度融合,中国快递企业几乎在每个物流链路均已实现数字化。2022年,菜鸟为南亚电商平台达拉兹(Daraz)在巴基斯坦卡拉奇、拉合尔两地分别建设自动化快递分拨中心,项目落成后成为当地乃至南亚地区最智能的快递基础设施之一。“支持跨境电商的发展,希望在有关部门支持下,进一步推动先进物流技术在国际市场的应用。”

图为由菜鸟物流与巴基斯坦电商达拉兹(Daraz)合作建设的自动化快递分拨中心

引导高端制造业企业与快递物流企业“协同作战”

从国际经验看,海外快递物流巨头抓住全球化产业转移的机遇期,与制造业巨头形成全球战略协同、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比如,韩国航空货运企业与LG、三星电子等制造业巨头“携手出海”,日本航空货运企业也跟随索尼、松下等跨国企业快速发展。美国的快递物流企业主要由工商业和制造业驱动,其国际化部署与制造业企业全球化相伴而行,有效增强了快递企业国际化的风险抵抗力。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落地,中国快递物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条件日趋成熟。顺丰国际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随着中资企业走出去,帮助用户建立自主可控的物流供应链。

圆通国际总裁周建表示,希望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牵头搭建平台,支持走出去的制造业企业与快递物流企业“捆绑发展”、共建海外仓。强化国际供应链协同,发挥快递物流服务在制造业链条及上下游产业链的串联作用,实现在全球范围内原材料采购、零部件输送及制成品的全球化配送。

针对全球物流网络建设在资金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当前,我国快递物流行业的国际化水平,与制造业强国的建设目标还不匹配。我国虽走出华为、大疆等布局全球的科技企业,但在高端物流保障上缺乏本土物流企业“协同作战”,对欧美巨头依赖度较高。2019年,联邦快递将华为公司从日本寄往中国的2个包裹转到美国的“误操作”事件,引起广泛关注。

调研中,一些受访企业表示,建立一个高质量、全球领先的国际物流供应链服务网络,需要大量的资本开支用于航空干线建设、海外仓储设施、末端配送中心等等,这对于快递物流企业来说是不小的挑战。支持企业走出去,我国设立了丝路基金等多边金融机构。受访企业表示,目前从这些金融机构获得的支持力度较小,与巨大的投入相比车水杯薪。期盼相关部门能够更加重视快递物流走出去,并在信贷资金等方面给予针对性的支持。

通过经贸谈判为快递物流落地海外市场创造更好环境

物流信息互通共享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研究员韩方方表示,当前中国快递物流行业面临区域全面伙伴关系协定(RCEP)赋予的发展机遇,通过大幅降低关税水平,区域内货物贸易最终零关税产品数占比将超过90%。货物贸易的大规模、多频次和种类多样化,会带来国际寄递需求的大幅增长。

周建表示,实践中不同国家对中资快递物流企业的落地设置了不同的门槛。如有些国家对中资快递物流企业在当地设立机构的要求是股比不超过50%,法人代表必须由本地人担任。在有的国家如美国,中资快递物流企业很难建立地面网络,难以触达终端消费者。此外,还有货运飞机的航权和时刻,都是比较稀缺的资源。“只有通过国家对外经贸谈判,才能推动相关国家在市场准入层面的放开。”

驻外机构加强指导助力企业提升在海外市场的合规水平

合规经营,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一道必考题。业内人士表示,中国快递物流企业在欧洲的主要清关机场是比利时列日机场,每天有超过100万个来自中国的包裹在这里清关。国外海关很难一一查验,只能抽查或采信跨境电商平台推送的信息,其中就涉及到一些知识产权方面的合规问题,如模仿日本索尼公司的游戏机或英国品牌巴宝莉的标志性格纹等。“国内部分中小商家存在知识产权方面的隐患,希望有关部门督促电商平台加强合规性审查。”

熊伟表示,真正的全球化绕不开“本地化”,不同海外市场所涉及的关税、劳工、环保、数据安全、知识产权等政策存在较大差异。随着合规“颗粒度”越来越细,给有志于在海外市场加大投入的快递物流企业带来挑战。希望国家驻外机构加强指导,帮助中国企业提升合规水平,持续加强在海外市场的本地化物流服务能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