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开罗分社记者 张健
在埃及总理马德布利和埃及苏伊士运河经济区总局主席瓦利德·贾迈勒丁等多名埃方高级官员的见证下,青岛海信国际营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信”)联合阿联酋FBB科技公司与埃及泰达特区开发公司在埃及总理府签署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泰达合作区)扩展区土地购置协议,这标志国产家电巨头海信电视机工厂正式落地埃及。据了解,该项目投资3800万美元、占地约200亩,将于2025年实现投产,一期建成后年产150万台高端电视。
分析指出,海信以本土化经营策略积极开拓埃及市场,在开设门店的同时,在当地设立工厂,完备供应链,降低运输成本,逐步提升市场竞争力并实现海外业务增长。
埃及电视机市场呈现多头并进的竞争局面
埃及电视机市场当前正处于稳步增长阶段。随着埃及年轻人口增加、中产阶级的崛起以及消费者对家庭娱乐等智能家居需求的增加,具有高刷新率、高分辨率的大屏幕智能电视机普及率不断提升。据估算,当前埃及电视机市场规模约280万台左右。
市场的发展带来激烈的品牌竞争。当前埃及电视机市场上,国际品牌与本土品牌共存,三星、LG等韩国品牌在此深耕多年并且已经本地化生产,占据了近七成市场份额。随着本地品牌的崛起和中国品牌的本土化运营,当地市场格局正在发生变化。
据了解,长期以来,海信、TCL、海尔等中国电视机品牌都是通过进口的方式进入埃及,由于过高的关税壁垒使其在埃及电视机市场的占有率近乎于无。
海信今年加快了开拓埃及市场的步伐。今年6月,海信的冰箱、洗衣机、小家电以及厨电产品陆续进入埃及市场,并完成了36家渠道门店的进店展示和零售。海信第一家品牌店已在开罗启动建设施工,预计今年11月开业运营。第二家品牌店也开始了在亚历山大和新开罗地区的选址工作。可以预见的是,位于泰达合作区的海信电视机工厂明年建成投产后,将进一步提升中国品牌的市场份额和影响力。
提升市场竞争力 落实“Local for Local”战略
过去两年,埃及经历了严重的外汇短缺危机,这对海信埃及的运营造成了挑战。由于埃及外汇短缺问题,海信2022年从中国发运的价值数百万美元的货物在港口滞留了近六个月。期间,海信不断与当时的代理商、银行沟通,才逐渐完成了货款的回收。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三星和LG等已在埃及建立了生产基地的企业,利用本土化生产的优势,不仅保障本土业务不受影响,还不断出口创汇。
“这让我们认识到,拥有本地生产基地可以有效应对经济环境波动和国际市场竞争环境的不确定性。通过在埃及设立生产工厂,海信可以减少对国际货运的依赖,提高资金流动性,并更好地掌控市场定价和库存管理。”海信国际营销公司埃及办事处总经理王悉丞对记者说。
王悉丞还表示,埃及工厂作为海信在非洲的生产基地,将大幅缩短从生产到市场的时间,显著降低运输成本,提高供应链的响应速度,从而更快速、更经济地满足中东非洲市场的需求,推动海信品牌在该地区的业务增长。
面对激烈的同业竞争,王悉丞认为,凭借当地生产带来的价格、供应链管理和市场响应速度上的优势,海信电视机的市场竞争力将会大幅提升。同时可以把赞助欧洲杯、世界杯、世界知名的足球俱乐部等全球营销推广活动和埃及本土化的市场营销策略相结合,提高在埃及市场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与韩国品牌相比,海信品牌业务进入埃及市场时间较短,在品牌推广和渠道建设方面需要投入更多资源。尽管海信在全球市场整体表现出色,但在埃及这样的新兴市场,本地化运营经验相对不足,尤其是在理解和适应当地消费者偏好、进一步落实‘Local for Local’的战略运营方向上,还需要进一步积累经验。”王悉丞指出。
以优越品质和卓越影响力开拓全球市场
随着中国制造业的优化升级,中国家电正以“中国智造”的形象走向世界。海信把“大头在海外”作为战略目标,通过全球布局、海外品牌并购、体育营销等方式拓展海外市场。
目前,海信设有64个海外公司或办事处,开展本土化经营;18个海外生产基地,完善制造布局并强化本土供应链运营能力;16个海外研发中心,获取本地化洞察和技术资源,提升创新和研发能力。
2018年,海信收购了东芝映像解决方案公司95%的股权和欧洲知名家电品牌gorenje。通过海外并购,融合了技术优势,整合了渠道资源,优化了供应链体系,提升了海外产能。凭借gorenje拥有的ATAG、ASKO等高端品牌,进入难以渗透的欧洲高端市场。
海信全球范围内开展了一系列的大型体育营销活动,有效提升了海信品牌在海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例如,冠名澳网体育馆并赞助澳网公开赛,赞助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红牛车队、赞助西班牙足球甲级联赛皇家马德里俱乐部等,并多次成为欧洲杯和世界杯足球赛的赞助商。
经过多年的海外市场投入,海信的产品远销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收入自2020年起占比超过了中国大陆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