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并进 中非共拓可再生能源投资新“蓝海”

©原创   2024-09-05 09:05   赵娜, 胥润萱

中经社经济分析师赵娜、实习生胥润萱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时代背景下,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充分利用并发展可再生能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9月2日,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气候投融资专业委员会主办、中节能衡准科技服务(北京)有限公司和世界资源研究所协办的《促进非洲可再生能源投资绿皮书》(以下简称“绿皮书”)研究报告发布研讨会在京召开。会上,行业专家、政策制定者及企业代表参与圆桌讨论,就非洲可再生能源投资政策环境、发展趋势、融资机制等话题进行深入交流,为中非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合作投资建言献策。

非洲可再生能源投资潜力巨大

当前,非洲各国电力基础设施发展水平不一,区域发展差异较大。据国际能源署发布的《2022年非洲能源展望》报告,截至2021年,非洲有6亿人无法用上电,即43%的人口没有被电力网络覆盖,其中5.9亿人生活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南非储备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南非停电天数达到了创纪录的289天。

用电荒、用电贵使得非洲多国政府高度重视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制定出台相关产业政策。埃及计划到2035年光伏装机容量达到43GW,摩洛哥目标在2030年前将可再生能源占比提升至52%,肯尼亚致力于实现100%可再生能源发电,南非启动新一轮采购计划,尼日尔则规划至2030年30%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这些举措表明非洲正朝着可持续能源转型迈进,非洲各国对于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的需求日益提升,非洲可再生能源市场潜力巨大。

调研得知,非洲的太阳能、风能和水能资源分别占全球的40%、32%和12%,具备巨大的开发潜力。非洲也蕴藏着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发电潜力,拥有全球60%最佳太阳能资源,年平均太阳辐照量为2119kWh/m²,光伏技术潜力达7900GW;风力发电的技术潜力为461GW,其中阿尔及利亚、埃塞俄比亚、纳米比亚和毛里塔尼亚潜力最大,非洲北部及南部的年平均风速可高达7米/秒。

中国在绿色产业方面具备性价比和技术的双重优势

中国拥有完善的能源生产供应体系、丰富的开发建设经验与大批实力强劲的优秀企业,且可再生能源项目的技术优势与非洲大陆目前的需求高度匹配。从电力领域援助,到工程承包、设备出口,再到以投资运营为引领、带动全产业链“走出去”,非洲一直是中国电力产业“走出去”的重要目的地之一。

2015年以来,中国与非洲合作持续深化,可再生能源开发合作被列为中国对非政策的优先议程,不断强化推进绿色发展这一议题。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中国先后宣布对非开展“十大合作计划”“八大行动”和“九项工程”,支持非洲国家提升自主可持续发展能力,切实破解非洲基础设施滞后、人才不足、资金短缺三大瓶颈,不断推动中非能源合作走深走实,为非洲可再生能源投资提供了切实支持。

图为《促进非洲可再生能源投资绿皮书》研究报告发布研讨会现场

绿皮书指出,作为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领军者,中国可以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和项目经验,帮助非洲实现经济发展目标。中国光伏企业已占据全球70%以上的市场份额,硅片产量占比高达97.3%。全球十大风电制造商有6家中国企业,中国风机容量占全球性额的 45%。中国可在发展国内可再生能源的同时,充分利用技术和项目实施等方面的优势,推动非洲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加强可再生能源国际合作。

非洲可再生能源投资有待提升

绿皮书通过详尽的数据分析、案例研究及国际视角,深入剖析非洲可再生能源投资的关键要素,全面分析非洲可再生能源的现状、挑战与机遇,并提出促进该领域投资的原则与建议。

绿皮书指出,尽管非洲拥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但其开发和利用比例较低,融资模式存在不足与挑战。同时,目前中国参与对非可再生能源投资仍以工程承包为主,直接投资较少,投资观望与风险偏好较为谨慎,金融工具应用水平与金融服务跟进速度有待提升。

针对非洲可再生能源投资现状与投资环境,绿皮书建议从七个方面进行优化:一是非洲可再生能源合作的整体规划性需要提升;二是中非政府间制度性合作机制需要完善;三是非洲国家电力体制和国家治理有待完善;四是可再生能源投融资合力需要提升;五是非洲主权债务的结构性问题需推动解决;六是中国企业的ESG投资能力有待提升;七是可再生能源项目的风险管理能力需要提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