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雷明宇
加强技术人才培养既是非洲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解决非洲人口困境、充分发挥人口红利的必然选择。2023年8月,中方发布“支持非洲工业化倡议”“中国助力非洲农业现代化计划”“中非人才培养合作计划”三项举措,支持非洲一体化和现代化建设。“中文+职业技能”和鲁班工坊是中方援助非洲技术人才培养的代表项目,对接非洲工业化和中非产能合作需求,有力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非洲发展亟需以技术人才培养为支撑
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非盟委员会发布的《非洲教育转型报告》,到本世纪中叶,非洲将有10亿18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几乎占全球相同年龄段人口的40%。非洲国家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发展情况不如人意,部分原因是非洲没有充分发挥人口红利,缺乏足够的可以投身工业化进程的人才,存在一大批因技能薄弱而待业的人群。因此非洲实现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亟需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
据统计,非洲平均每10万人中仅有762人接受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15至24岁的年轻人接受职业教育的比例为3%。滞后的职业技术教育,导致非洲年轻人缺乏相应的职业技能,无法适应现代化和工业化的市场需求。由于缺乏足够的人才支撑,非洲现代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也会减缓。
非盟于2007年颁布《非洲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振兴战略》,旨在促进非洲各国职业技术教育与培养政策和行动计划的制定与实施;非盟《2063年议程》也把“科技创新下的良好教育和技能”作为目标之一。
非洲各国针对发展职业技术人才推出相应政策。以南非为例,该国高等教育与培训部2014年颁布《学后教育与培训白皮书》,提出技术教育与培训的改革目标,鼓励实现各级高等教育与培训系统间的衔接,扩大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规模,并提出到2030年南非职业技术学院招生人数达到250万。
尽管如此,非洲技术人才培养仍面临诸多问题。首先,培训机构的硬件设备不足。中国非洲研究院《中国非洲学刊》编辑部主任吴传华认为,落后的职业教育设施,匮乏的职业教育师资力量,昂贵的出版教材,使得非洲职业教育质量很难得到保证。其次,人才培养未能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国际交流处处长王娟表示,非洲国家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处于较低水平,职业院校缺乏相应职业标准,专业和课程设置与当前非洲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和支柱产业存在不匹配现象。
中非人才培养合作助力非洲职业教育发展
职业教育成为中非教育合作的重要领域。为适应非洲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教育和人力资源培训的诉求,中国加大对非职业教育的援助力度,为非洲国家提供技术人才和师资力量等方面的支持。
“中非人才培养合作计划”指出,中国将同非洲继续加强技术转移、教育培训等能力建设合作,包括实施“中非高校百校合作计划”和“一带一路”教师成长计划,每年为非洲职业院校培训500名校长和骨干师资,培养1000名非洲本土中文教师;通过开展“中文+职业技能”教育,培训1万名本土复合型人才。
“中文+职业技能”教育依托孔子学院,是国际中文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融合发展的特色项目,在传播中文教育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例如,卢旺达孔子学院2009年开始汉语教学,后来相继开设“中文+竹编技术培训”课程、“中文+医护培训”课程和“中文+农业技术培训”课程。
鲁班工坊则是我国职业教育标准输出的代表,采取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以中文作为载体和工具对外输出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促进非洲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创新。截至2022年底,中国已在非洲吉布提等11个国家建立12个鲁班工坊,设置了机械、铁道等28个大类专业,对接非洲工业化和中非产能合作需求,有力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此外,一些中国企业在大型工程项目下组织的短期培训、中国政府援建的职业技术学院也对非洲职业技术人才培养起到积极作用。
由于非洲本地的职业教育设施和师资能力限制,在当地开展培训相对困难,中国也通过“请进来”的方式帮助非洲培养技术人才。留学生项目通过对非洲学生的短期培训和学历教育,促进当地青年人提高技术能力。
中非技术人才培养合作前景意义重大
非洲经济社会发展和工业化进程需要大量的职业技术人才,中非各领域合作和共建“一带一路”也需要大量高技能人才。吴传华指出,中非职业技术教育合作对于加强非洲人力资源开发、促进非洲经济社会发展,对于推动中国优质教育资源“走出去”、提升中国教育的国际化水平,对于促进中非人文交流与合作、推动中非关系行稳致远,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为此,无论是孔子学院“中文+职业教育”还是鲁班工坊“职业教育+中文”项目,打造一支国际化专家型教师队伍迫在眉睫。吴传华建议,通过政策支持和保障,鼓励中方外派教师到非洲去;提高对外派教师的资格素质要求,要具备专业教学能力、外语教学能力及跨文化交流能力。
此外,还应立足长远,与国内院校、职业院校合作,按国别定向培养“中文+职业技能”本土师资。非洲人口众多,职业教育长期依赖国际援助,“中文+职业教育”和鲁班工坊能发挥的效果有限。应充分利用非洲已有教育资源,增强非洲院校参与感,更有利于提升培养效果,增进民心相通。天津工业职业学院院长孔维军建议,中国职业院校和高等院校可与非洲院校建立校际合作机制,增强校际交流。
中国政府曾出资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信托基金,旨在利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通过远程教育方式,对参与该项目的非洲国家教师进行培训。吴传华认为,中方出资,与教科文组织的专业优势相结合,助力非洲教育事业发展,使非洲人民从中受益,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国际三方合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