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谷漂流、高山滑雪、文化研学、久养天柱,文旅业态云集;
山谷流泉吟诗作赋、天柱群峰地质探秘、炼丹湖畔山盟海誓,遇见绵延不绝的天柱文化;
美文美景美食“美美与共”,富硒富锌富氧“共同富裕”,森呼吸森睡眠森运动“三生有幸”;
东西互动、山城联动、日游夜宿,从“一山”到“全域”。
云雾缭绕下的天柱峰。新华社客户端发(天柱山风景区供图)
2023年以来,安徽省天柱山风景区抢抓“大黄山”建设国际化机遇,集聚产业抓项目,创新产品抓市场,紧扣发展抓改革,推进一批重大文旅项目建设,谋划全域发展,打造“皖源仙境,诗画天柱”IP,做大做强“烟雨大黄山,心灵休憩地”之天柱山板块,奏响“大黄山”舞台上的“天柱乐章”。
聚焦“大黄山”,担当“擎天一柱”
“大黄山”不是一座山,而是安徽打造的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是一个联动了黄山、宣城、池州、安庆4市28个县(市、区)的跨区域整体联动发展的“超级IP”。这是安徽省委省政府立足皖南地区山水、人文、生态的独特优势,着力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重大决策,是安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布局。
作为“大黄山”的重要组成部分,雄踞皖西南的古南岳天柱山与黄山、九华山并称为安徽“三大名山”。天柱山如何积极融入“大黄山”战略,顺势而为、顺风出海,是潜山市委常委、天柱山风景区管委会副主任舒寒冰不断思考的一个问题。
“古人云,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如果说大黄山是一片天,天柱山就是皖西南‘擎天一柱’;大黄山是一片地,天柱山就是一个皖西南地理坐标。”舒寒冰说,“坚持区域协同,强化国际视野,对照国际标准,加快国际化步伐,形成引领区域旅游高品质发展的动力核,是天柱山参与并贡献‘大黄山’的机遇所在、使命所在、关键所在。”
舒寒冰介绍,为强力推进“大黄山”建设,天柱山风景区积极参与协同打造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在推进传统山岳观光旅游转型升级同时大力发展研学与康养两大新兴产业,成立项目、营销与改革三个专班,坚持文化、生态、科技、金融四个赋能,形成大资源、大融资、大项目、大产品、大市场五大闭环,从一山走向全域,从一隅走向世界。
天柱村万山民宿集群。新华社客户端发(天柱山风景区供图 金健 摄)
今年5月底,大黄山景区高质量发展联盟成立,天柱山风景区管委会是发起单位之一。“天柱山将与各景区同下一盘棋做好一桌菜,协同推进,抱团出海,在市场竞争中形成具有各自特色的优势产业集群,最终做大做强‘大黄山’板块经济。”舒寒冰如是说。
深耕大市场,打造“诗画天柱”
“天柱山又名皖山,所在地潜山市一带是春秋时古皖国封地,安徽简称‘皖’由此而来,以天柱山为核心方圆数百里,风光雄奇灵秀,文化高古厚重,是安徽之源。文化是旅游的魂,坚持文化立山、文化兴山,深度萃取天柱山独有的文化价值,放大‘文化+自然’的传播效果,用心用情打造‘皖源仙境,诗画天柱’IP,这是天柱山人的责任。”舒寒冰说。
游客在天柱山山谷流泉摩崖石刻游玩拍照。新华社客户端发(天柱山风景区供图)
天柱山风景区深化文化赋能,聚力挖掘诗词、石刻、地质等文化元素,举办天柱山山盟海誓婚旅文化节、天柱国际诗会、中俄文化交流活动,不断创意文化表达、完善消费触达,用好“诗画天柱”流量密码,提升景区核心竞争力。
“酒香也怕巷子深”,天柱山风景区打出“大宣传、大营销、大推介”组合拳。天柱山风景区宣传信息中心主任许一川介绍,景区多维度发力文旅宣传,拓展新渠道,主攻新媒体,《千年回眸王安石》《星星的故乡白云的家》《天柱吟》等系列视频在新媒体平台总播放量超2亿次,在聚合声量中提升天柱品牌识别度。
同时,旅游推介走进长三角、珠三角、西南地区等重点城市,高频次开展“相约安徽 向春而行”“十城百社千人探天柱”“天柱骄子月”“看亚运 游天柱”等活动,邀请国际旅行商进行考察踩线,激活潜在消费者。
持续不断的营销势能最终转换为消费动能,实现有效拓客。2023年,天柱山风景区全年接待游客258万人次,同比增长135%,其中主峰景区接待游客70.6万人次,同比增长68%;旅游公司营收2.2亿元,同比增长103%,多项指标创历史新高。
做强大平台,发力“文旅登高”
秋分时节,沿着天柱山一号环山公路,穿过天龙隧道,来到天柱山后山,漫山葱茏,碧空如洗,一排索道支架耸立在山谷中,全长3.2公里的龙潭河索道主体工程即将完工,总投资7亿元的龙潭河景区系列工程接近尾声。
“龙潭河索道预计今年底运营,届时将与前山大龙窝索道构成闭环游览线路,东西互动、环山绕水的大天柱山旅游格局形成,景区容量扩大一倍以上,将极大带动环天柱山区域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安徽天柱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义鹏介绍。
开发建设中的龙潭河景区。新华社客户端发(天柱山风景区供图 杨贤林 摄)
建设天龙隧道、龙潭河索道、环天柱山旅游公路,优化提升皖水、潜水两岸旅游公路,畅通大天柱山旅游交通循环。这是天柱山风景区抓项目带产业,山城联动提速大发展的一个缩影。
项目是今天的投资,明天的产业。“风景区管委会坚持项目为王,持续强化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意识,实施党委班子成员牵头抓项目的专班工作机制,全周期助推项目建设加速跑。”舒寒冰说,“2023年天柱山文旅完成投资3.8亿元,今年计划完成投资20亿元。年度目标任务的跨越,一是基于对大黄山机遇的判断,二是得益于投融资平台的创新。”
去年以来,潜山市实施“文旅登高”行动,整合天柱山旅游发展公司、舒州乡村振兴公司、远方森林公司三家国有企业,组建天柱山文旅集团,统筹开发全市文、旅、乡、林资源,聚焦文旅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启动龙潭河景区、环天柱山乡村旅游度假区、天柱山入口片区、皖水流域综合开发、和美舒州、天宁寨-龙井巷历史文化街区等系列重大项目,续建、新建和计划开工项目共34个,总投资额超100亿元,以天柱山为龙头、辐射全市17家3A级以上景区和58个景点的“大天柱山”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加速形成。
环天柱山乡村旅游度假区。新华社客户端发(天柱山风景区供图 杨贤林 摄)
推进大改革,激活“一池春水”
一代又一代天柱山人迎难而上,爬坡过坎,抒写山水情怀,推动天柱山旅游持续发展,富民惠民效应日益显现。“但与天柱山丰富的文旅资源相比,我们的文旅产业不强、链条不长、规模不大、业态不新,仍处在‘门索经济’为主的产业层次,复合型文旅人才缺乏。”舒寒冰坦言,深挖问题根源,暴露的是思想观念滞后和机制体制僵化。
对症下药,天柱山风景区坚持思想破冰、改革破题,深化机制体制改革,高位推进队伍建设,激发内生动力,增强发展活力。
天柱山管委会牵头,整合全系统力量,组建项目、营销、改革三个工作专班,三分之一人员抓项目,三分之一人员抓市场,三分之一人员抓管理与服务,形成景区上下齐心抓发展的业绩导向。
公司层面,重塑体制机制,选贤任能,实行薪酬、绩效改革,完善内控制度;发挥文旅集团投融资平台作用,整合市域优质文旅资源,扩大集团资产包,切实增强项目融资能力。实施“赛场竞马”为主、凭本事和业绩说话的选人用人机制,30多名优秀人才走上管理岗位,让能干事者有机会,干成事者有舞台。
“改革催生活力,激发潜在效能。一个个项目的接踵落地,见证的是天柱山发展的强劲动力。2024年,天柱山风景区力争实现接待游客300万人次,进入主峰景区90万人。‘大黄山’格局下,我们有信心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向世界讲好天柱山故事,展现历久弥新的天柱山符号。”舒寒冰说。(徐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