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果盈枝谱华章 携手并进启新航——浙江金华聚力打造新时代中非合作市域样本

©原创   2024-11-01 15:39   戴琳琳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浙江金华与非洲虽相隔万里,但交流合作源远流长,多年来双方务实经贸合作不断深化,丰富多样的人文交流活动架起一座座民心相通之桥,多领域、多渠道、多层次交流结出累累硕果,打造了中非合作“金华样本”,金华成为浙江乃至全国对非合作交流主阵地,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贡献了重要力量。

拓宽非洲商路 共筑贸易盛景

经贸合作是中非合作的重要基石。作为中非经贸合作“桥头堡”,金华近年来积极拓宽对非贸易渠道,把开展对非贸易作为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抓手,与众多非洲国家(地区)建立贸易往来,不断扩大非洲市场“朋友圈”,推动对非贸易规模稳步扩大、结构持续优化。

9b13f5cb89f64d55a6dc68084f4e9662.png

从贸易规模来看,金华对非进出口规模及出口规模连续9年占全国对非出口总额8%以上、居全国地级市第一。2023年,金华对非贸易规模突破千亿元,占浙江对非洲进出口的30.8%,居全省首位。一系列亮眼数据成为“全国对非合作看浙江,浙江对非合作看金华”的最好佐证。

非洲商人在金华、金华商人在非洲,他们共同成为中非经贸合作不断深化的受益者和见证者。来自塞内加尔的苏拉在义乌做外贸生意已有20多年,他也是义乌国际商贸城里中国商户的老朋友。苏拉说,“义乌有丰富多样的商品、便捷快速的物流和良好的营商环境。我不仅把优质的义乌小商品销往塞内加尔国内,也把塞内加尔的海鲜、花生和原木带到中国,去年在义乌发出了4000多个集装箱。”

来自金华的黄再胜在坦桑尼亚创业发展近20年,一步一个脚印将小公司发展成了大集团,他投资的中坦工业园建成后将容纳350多家企业入驻,预计可为当地提供超10万个就业岗位。

截至目前,金华全市从事对非跨境贸易的企业超1万家,非洲在金华注册企业近2000家,有3万多金华籍商人常年在非洲经商,每年有近8万人次非洲朋友到金华来工作和生活。

从贸易结构来看,2014年以来,金华对非洲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机电产品出口比重从2014年的37.0%提升至2023年的45.8%,超过劳密产品成为最大出口商品类别。其中,电工器材、家用电器、太阳能电池出口比重分别提升1.1、1.8和0.9个百分点。此外,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从0.8%提升至2.1%。

近年来,金华着眼非洲工业化巨大潜力和农业现代化现实需求,积极引导金华企业“走出去”发展,持续深化投资、产能、基建等多领域、深层次合作,累计在非洲设立境外投资企业和机构55家,全面探索中非产工贸一体化合作新模式,对非经贸合作的广度、深度不断延伸,为打造“金华样本”打下坚实基础。

多元交融促相知 民心相通谱新篇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近年来,金华与非洲国家积极在文化、艺术、旅游、教育等多领域开展交流对话,架起一座座民心相通之桥。

45904569356e48c596745ce9267832bf.png

金华的传统文化远赴非洲,非洲的特色文化走进金华,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成为展示中非文化、促进民心相通的重要契机,“走出去”与“引进来”交相辉映,推动中非交流合作迈向“双向奔赴”的新境界。

今年9月,“2024中非文化合作交流月”正式启动,非洲国家推广交流活动首站在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市的中国文化中心亮相。来自达累斯萨拉姆市Zanaki女子中学的学生团体在非遗老师的指导下,体验了金华婺剧、磐安药膳、浦江十字绣和金华糕点,成为此次交流月非洲系列活动的首批“中国文化体验者”,中非文化交融的种子悄然根植于参与者的心中。

艺术是人类共同的语言,是跨越国界、连接人心、增进友谊的重要纽带。今年9月,在尼日利亚中国文化中心举办的“粉墨风华·婺韵流芳”尼日利亚文化推广活动上,现场展示了浦江十字花刺绣中国金奖作品《清明上河图》,栩栩如生的繁华盛景,展现金华非遗之美的同时,也向在场嘉宾们描绘了中非携手、共谋发展的美好愿景。

近年来,作为金华“金名片”的婺剧越来越广地唱响非洲,与充满律动的非洲歌舞相得益彰,共同协奏出中非文化和谐欢快的交响乐。今年5月,在第八届中非青年大联欢浙江(金华)行活动上,阿玛拉巴舞、具有独特非洲元素的歌曲《Koundara》,以及婺剧经典剧目《泗州城》《吕布试马》《梳妆》轮番上演,展现了中非文化交流的独特魅力。

旅游也是金华与非洲加强人文交流的重要领域。近来年,越来越多的非洲友人来到金华,深入了解金华的城市历史沿革,沉浸式体验金华的人文风光。今年10月,金华文旅—非洲(南非)推广中心、金华文旅—非洲(摩洛哥)推广中心相继揭牌,意味着金华正进一步发挥其作为中非文化交流与合作桥头堡的积极作用,推动中非文化交流繁荣发展。

“职教出海”是金华推动中非教育合作的另一张“金名片”。金华高职院校在非洲设立了摩洛哥义乌商学院、金华职业技术大学卢旺达穆桑泽国际学院、浙江广厦职业技术大学刚果(布)中刚丝路学院等机构,为当地培养了一批技能、管理人才。

作为中国高校中首个综合性、实体性非洲研究院,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从2007年创办至今,累计承办近300个对非研修项目,6000余名非洲官员、专家学者等参加培训,培养了一大批中国的“非洲通”和非洲的“中国通”。

索马里女孩和丹的故事则是中非教育合作成果的生动体现。她在浙江师范大学留学期间,通过努力成功考取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业有成后,她加盟浙师大非洲研究院,并联合执导、本色出镜了人文纪录片《我从非洲来》。该纪录片记录了非洲人在中国的奋斗历程,展示了中非文化的融合与碰撞,她将其带到伦敦大学演讲,引发了热烈反响。

据统计,目前在金华高校就读的非洲留学生已达2200余人,多年来已累计培养非洲学生1.3万名,这些学生来自非洲53个国家。

携手共进新征程 同谱合作新华章

乘时代东风,向未来奋进,前景无限光明。即将于11月8日在金华举办的“民心相通 文化互鉴 合作共赢——2024中非经贸和文化论坛”,将深入探讨中非经贸和文化合作的新方向、新领域、新模式,为双方交流合作注入新动力、开辟新空间。中非合作的未来充满无限可能,金华和非洲将携手续写“新华章”。

作为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的重要配套活动之一,中非经贸和文化论坛设置了核心活动、会议活动、经贸对接、文化交流等板块内容的24场贯穿全年的活动,各项活动的设计创意更加注重双向奔赴、互动交流,将进一步拓展与非洲国家(地区)的合作渠道,携手奔赴现代化新征程。

在今年10月举办的2024年“Explore Jinhua(发现金华)”国际媒体采风活动中,来自非洲国家媒体机构的多位记者对未来中非合作抱以期待与厚望。坦桑尼亚国家电视台主播、记者坎基·姆瓦伊戈莫勒说,“期待见证中非合作能从农业、基建、制造业等传统领域逐步向绿色发展、卫生健康、金融和数字创新等新兴领域拓展,促进中非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结构不断优化。”

1b155b97c51f4ca68cf8ab13245528af.png

在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新闻中心举行的吹风会上,金华市委书记朱重烈表示,金华将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和非洲国家全方位务实合作,持续擦亮中非合作“金名片”,为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中非友谊如同璀璨星辰,历经风雨洗礼而愈发闪耀。中非合作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越走越辉煌。(戴琳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