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亳州:探索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消防治理新格局

2024-11-04 17:30   新华丝路  

近年来,安徽省亳州市以基层消防工作短板弱项为问题导向,创新打造了“一镇(乡镇)一委(消防安全委员会)一站(消防工作站)”城乡基层火灾防控组织架构,构建了“村(社区)—乡镇(街道)—县(区)—市”四级响应的基层消防共建共治共享工作格局,成功趟出了一条加强基层消防力量建设的新路径。

目前,亳州市98个乡镇(街道)已全部建立消防工作站,配备各类消防综合人员1070人,实现了“隐患不出村、风险不出镇、事故防得住、消防在身边”。基层消防安全形势呈现稳中有降态势,2023年全市火灾死亡人数同比下降55.6%,未发生较大及以上亡人火灾事故。

“远水难救近火”如何破解?

“远水难救近火”一直是火灾救援的难题,偏远乡村一旦发生火情,距离远、路况差等因素往往使得城区消防站难以迅速抵达火场进行灭火救援。近年来,亳州市城乡建设发展日新月异,加上地域广、村庄多,乡镇居民消防意识薄弱,基层消防工作短板亟待补齐。

针对以上问题,亳州以“火灾防得住、小火不亡人、大火形不成、灭火高效能”为目标,构建“一镇一委一站”基层消防治理体系,即在每个乡镇(街道)设立消防安全委员会和消防工作站,实现消防力量从“城有乡无”到“城乡覆盖”的转变。消防安全委员会主任由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担任,综治、安监、消防等单位相关负责人为成员,负责指导和组织协调本区域内消防安全工作;消防工作站则是战时的救援队,平时的执法队、宣传队和服务队。

十八里镇位于皖豫交界处,镇域面积114.8平方公里,辖区内工业企业多、集镇贸易繁荣、路况复杂。一旦发生火灾,市区消防力量难以就近快速救援。2020年,根据亳州市政府统一部署,该镇组建了十八里镇消防工作站,配备13名专职消防队员、消防车3辆、机动洒水车10辆。

“去年镇里一处药材仓库失火,我们5分钟就到达现场并控制住了火情。如果市里出动救援力量来处置至少需要20分钟才能赶到,极易错过黄金救援时间。”十八里镇消防工作站专职消防队长刘路路说。

“灭火救援,早到5分钟与晚到5分钟天差地别。”亳州市消防救援局防火监督科专业技术干部曹巍表示,乡镇若发生火灾,当地消防队可迅速赶到现场,把火控制在萌芽阶段,配合稍后赶到的城区专业消防力量,能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像十八里镇这样既有防火力量又有灭火力量的消防工作站,亳州78个乡镇实现全覆盖。2020年以来,该市消防工作站共独立或参与处置火灾事故1.33万余起,占全市火灾处置数的61%,保护财产价值2亿余元。

人财物如何保障?

面对基层消防专职力量不充足、经费保障渠道不明朗、公共消防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亳州市政府先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乡镇(街道)消防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亳州市乡镇(街道)消防力量建设实施方案》等规范性文件,市消防安全委员会印发《关于助力乡村振兴巩固提升基层消防安全治理能力的通知》,明确人员编配、经费来源、建设标准等,从制度上保障基层火灾防控体系建设。

亳州市、县两级全部成立消防工作站指导中心,核定16名事业编制,履行指导乡镇(街道)开展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层消防业务培训、定期分析研判火灾风险、提出重点治理意见等职能。

乡镇、街道分别按“一站一组一队”“一站一组”编配力量。“一组”即防火工作组,通过社会公开招录、退伍军人安置、“三支一扶”转岗等渠道,配备消防文员2名,其中1人为事业编制,履行火灾隐患排查、宣传教育培训和辅助火灾调查等3项职责;“一队”即专职消防队,队员来源于派出所辅警兼职、城管队员兼职、乡镇(街道)自行调配等3个渠道,配备专职消防队员5-10名。目前,全市消防工作站共配备站长98人、消防文员235人,专兼职消防队员737人,其中行政编制120人、事业编制122人。

消防工作站建设坚持以“偏僻乡镇先行覆盖、重点乡镇按标建站、周边乡镇逐步加强”为原则,因地制宜制定“一站一策”方案,采取选址新建、原址升级、依托闲置场所改建、在乡镇派出所内增建等4种形式进行升级改造,每个乡镇消防工作站增配不少于1辆5吨水罐消防车。

亳州市还建立了相关经费保障制度,消防工作站基建及运行经费按照“县区财政保障为主,经济发达的乡镇(街道、开发区)自行保障”的原则,大额经费由市、县区财政1:1保障,人员经费按来源渠道区别保障。四年来,全市累计投入工作站建设、人员工资待遇、消防车辆装备器材、办公等经费2.2亿余元。

治理如何精准高效?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基层消防治理向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方向发展。在“数字亳州”坚实的数据底座保障下,亳州市基层消防治理强化科技支撑,逐步实现从“人防为主”到“人技并重”转变。2020年以来,全市消防工作站检查单位14.3万余家次,排查并整改隐患6万余处。

“设备在线率、设备正常率、火警趋势……”在亳州市消防救援局的消防物联网在线监测预警系统大屏上,可以实时查看全市风险监测信息。依托已建成的市级消防安全预警监测平台,亳州在试点乡镇的重点场所、重点人群居住场所推广安装消防物联网设备,初步构建起市、县、乡三级消防安全预警监测体系,通过信息化手段将安全防范触手延伸到基层终端末梢,推动消防治理从灾后处置向灾前预防转变。

此外,亳州还借助公安“天眼”、环保高塔监控等各部门视频监控数据,将基层消防工作纳入全市基层智慧治理平台和社区治理智能化网格化共治平台建设范畴,与基层网格信息化管理工作融为一体、高效运行;研发升级“镇火哨”手机端应用,嵌入日常任务、监督检查、处置反馈等主要功能,让消防工作站各项工作更加高效便捷,实行单位(场所)差异化监管,实现精准防控;建设消防接处警系统,将消防工作站纳入119指挥中心调度系统“一键调度”,做到就近调配、快速处置。

为完善乡镇信息数据,亳州市各消防工作站绘制了消防安全风险精细化治理图。曹巍介绍,治理图上标注了辖区单位场所、道路、水源等要素,优化了最佳灭火救援路线,确保第一时间响应火情、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第一时间防控灭火。数据显示,乡镇消防工作站比城区消防站到达火灾现场时间平均缩短约25分钟,灭火时间平均缩短至20分钟,到场半小时内灭火率达93%以上。

“最后一公里”责任如何落实到位?

在乡镇赋权执法工作中,火灾隐患和消防违法行为“看得见、管不着”一直是制约乡镇落实属地监管的壁垒。

针对这一问题,亳州市把向基层赋权与向基层赋能结合起来,将消防行政执法权下沉到乡镇(街道),分别赋予乡镇12项、街道8项消防行政执法权限。组建乡镇(街道)综合性执法队伍,实现执法资格确认全覆盖;编印乡镇(街道)消防行政执法工作规范、办案指引、查处指导手册等3个执法范本,明确赋权事项、执法范围、处置规范等3项内容,并切实加强赋权执法业务培训,提升执法能力。

目前,亳州市除高新区社区管理中心和谯城区经济开发区仍由消防部门履行执法权外,其余88个乡镇(街道)全部与消防部门签订《消防行政执法赋权事项承接确认书》,办理消防行政执法案件257起,逐步建立“村、社区隐患排查——乡镇、街道行政执法”衔接工作机制。

消防治理要实现从消防部门“单打独斗”到“群防群治”的转变,除了需要纵向各层级与横向各部门间的配合外,更离不开群众的参与。

亳州市引导群众自愿加入群众性消防安全志愿组织,广泛参与社区火灾防控、消防宣传、初起火灾扑救、灭火逃生演练等活动。目前,村(社区)消防志愿服务组织建成率达100%。全市消防工作站4年来累计开展消防宣传活动2.1万余场次,进一步提升了群众消防安全知晓率。

依托“一镇一委一站”建设,亳州市组建基层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着力提升基层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能力,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消防应急治理格局。亳州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大力巩固基层消防治理体系建设成果,不断提升消防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真正打通消防工作“最后一公里”。(阮步影)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