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哈拉雷分社记者 许正
12月8日,加纳反对党领导人、前总统马哈马宣布赢得大选,将于2025年1月初宣誓就职。在加纳遭遇严重经济危机的当下,加纳民众热切期待其能够带领该国重振经济、改善民生。分析人士认为,马哈马上台后将高度重视中加合作并延续其对华友好政策,在加中企宜密切关注大选后的安全形势,加强对该国工农业发展的援助支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以打造中企业良好形象,积极开创中加合作的新局面。
马哈马将重新执政加纳
12月8日上午,加纳全国民主大会党总统候选人、前任总统约翰·德拉马尼·马哈马在社交媒体上宣布赢得总统选举。执政党新爱国党总统候选人、现任副总统马哈茂杜·巴武米亚8日在简短的电视讲话中承认败选,祝贺马哈马获胜,并称“尊重加纳人民的选择”。
当地分析人士及民众称,新爱国党在过去四年中的执政表现欠佳,尤其是加纳在2022年左右陷入的经济危机后一时难以脱困,更使民众饱受货币大幅贬值、物价飞涨之苦。此次选举结果反映出,在此前两次大选中大获全胜的新爱国党失去绝大多数民意支持,民众更期待由马哈马领导的全国民主大会党能够带领加纳走出泥潭,重回非洲“经济明星”地位。
加纳商业大学教授科比·门萨表示,民生是本次大选中民众最关注的问题。自加纳遭遇经济危机以来,通胀率居高不下,加纳赛迪对美元大幅贬值,民众财富急剧缩水,越来越多的人难以负担高昂的生活成本。此外,民众对于政府腐败的“指控”一直存在,经济危机的到来拉大了社会贫富差距,民众对此多有不满。
专家认为,马哈马在此次竞选提出中提出“全天候经济”的口号,旨在向发达国家学习,促进消费和经济增长,这一核心理念迎合了处在孱弱经济发展状态之中的加纳民众的期待。尽管马哈马在上个任期期间使加纳遭遇持续的电力供应短缺,但其在从交通、教育和医疗基础设施方面成效加较为显著,增强了民众对下一届马哈马政府的信心。
马哈马将会延续对华友好政策
加纳新闻网总编辑罗杰·阿加纳等多位媒体人士表示,马哈马具有历史和传播学等学术背景,且曾担任米尔斯总统的竞选新闻发言人和全国民主大会党新闻发言人,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公关专家”。他日常在个人社交媒体上十分活跃,喜欢与民众直接互动,形成较为亲民的执政风格。从上届马哈马政府的执政记录看,他注重加纳在区域和国际事务中的地位,注重非洲联盟和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在区域政治经济中的作用,注重加纳的国际形象和并致力于拓宽国际合作。
不少在加华商告诉记者,马哈马对华态度整体而言积极友好。在上个任期内,马哈马推动了不少中资参与的能源和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他对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扩大中加贸易合作等持有积极态度。与马哈马有过多次接触的加纳华侨华人社团联合总会会长唐宏说,相较于其他领导人,马哈马整体风格较为温和。他深知所在政党和政府与中方的深厚友谊,对中国发展模式较为认可,亦与加纳华商界保持着良好关系。
加纳华侨华人社团联合总会副会长晏立权认为,马哈马上台后可能会采取更积极的态度深化对华关系。他所领导的全国民主大会党在过往执政时期与中国在资源开发、农业和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较多,未来可能会更注重吸引中国资本用于就业创造和中小企业发展。当前,加纳出口中国的商品种类较单一,预计加纳政府会力求在对华贸易和项目执行中争取更多优势。
中加战略伙伴关系亟待持续深化
加纳是撒哈拉以南非洲最早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之一,今年9月中加关系提升为战略伙伴关系,2025年中加两国将迎来建交65周年。结合大选后的加纳安全形势及中加合作的良好势头,受访人士建议在加中企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工作。
一是加强大选后的安全防范。部分华侨华人认为,虽然加纳素来少有大的政治冲突,整体治安环境良好,但今年大选期间两党剑拔弩张,部分地区发生了个别民众趁机打砸、损毁房屋财产等事件,带来一定安全隐患。此外,加纳当前经济萎靡,失业率较高,建议在加中企加强信息研判,做好办公和居住环境的安全防护,减少前往僻静区域的频次,将安全风险将至最低。
二是继续加强对技术转让支持加纳经济发展。部分华侨华人表示,加纳当前经济持续低迷,且工业基础相对薄弱,劳动技术型人才紧缺,相比其他非洲国家,中加在农业工业等领域的技术合作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中方宜继续加大对加纳紧缺技术转让和援助。
三是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塑造良好形象。加纳华侨华人社团联合总会秘书长沈汉明等认为,在加中企应严格遵守当地法律法规,消除税务不够健全、本地化管理不够完善等痛点,积极履行社会职责扶助所在社区,打造积极正面的中企形象,持续扩大中企在当地的影响力,为中加友好合作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