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中国道路”网站12月13日刊登记者费尔南多·卡波通多撰写的题为《跑步:中国人的另一种激情》的报道,报道编译如下:
来自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大约2500人参加了中国的长城马拉松比赛。这场赛事赛道复杂,全程超过42公里的比赛包括约5100级台阶,分布在陡坡和具有一定危险性的高低不平的路段。由于难度大,全程用时比公路马拉松比赛用时长很多。
当然,因为并非所有参赛选手都是顶尖运动员,而且赛事吸引了成千上万业余跑步爱好者,因此在举办全程马拉松的同时,这项赛事还设置了半程马拉松和更短距离比赛。
长城马拉松只是此类比赛热潮中的一个例子。2023年中国共举办622场马拉松、半程马拉松赛事,平均每天有近两场比赛,参赛总人数大约550万。而今年11月2日和3日两天时间里,中国各地举办了约30场马拉松比赛,参赛人数达到约40万。
事实上,这是属于中国人的一种真正的激情。近年来在中国的各类社交平台上,马拉松比赛成为热门话题,关于比赛、训练、饮食建议和最新运动装备的讨论和帖子数不胜数。
中国田径协会发布的《2023中国路跑赛事蓝皮书》指出,中国马拉松参赛选手的总体特征是年龄多在35岁到49岁之间。从职业构成来看,65%以上路跑赛事参赛选手是政府或公共机构的员工、企业管理者或职员。
马拉松赛事已不再是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武汉等大城市的专利,而是越来越多地吸引着三四线城市及小城镇的跑步爱好者。
最近发布的一项研究指出,中国公民越来越重视体育锻炼和个人成长,表现为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追求健康。
11月3日举行的北京马拉松创造了新的人气纪录,吸引了来自43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18万人报名。北京马拉松协会会长赵福明表示,大众更关注健康,也更愿意参与体育赛事活动。马拉松赛事社交性、互动性强,可以引领全民健身热潮。
除了健康,学术界还认为马拉松已成为一种体现社会凝聚力的现象,有助于文化发展,因为它是现代中国一直以来强调的将丰富的历史遗产与当代全球文化相结合的概念的象征。
跑步也代表了一种中国式的面对生活时的坚毅态度,一种无论多么艰难都要坚持到底、永不放弃的使命感。
马拉松赛事也对经济和城市产生了积极影响。赛事的普及重塑了中国的城市文化,发展了旅游业,促进了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呈现出健身、休闲和经济活力的结合。
今年3月在江苏省举办的无锡马拉松赛就是这种现象级商业模式一个很好的例证。参赛者的餐饮、住宿、旅游和交通等消费接近2.8亿元人民币。(来源:参考消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