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亚欧总分社记者 包诺敏
由于协议到期,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简称“俄气公司”)2025年1月1日8时起终止通过乌克兰向欧洲输送天然气。俄气公司与乌克兰石油天然气公司2019年签署关于经乌克兰领土输送天然气的协议,有效期至2024年12月31日。乌克兰方面此前多次明确拒绝续签协议,引发斯洛伐克、匈牙利等欧盟成员国对于能源供应的担忧。俄乌“断气”,标志着双方长达30多年的天然气过境合作成为历史,这一决定将对欧洲乃至全球范围内天然气消费与生产产生深远影响。
冲击欧洲能源供应,加剧能源危机
就乌克兰国内天然气需求而言,短期内其决定停止俄罗斯天然气过境不会造成重大冲击,因乌克兰工业下滑,大部分火电项目停摆,天然气消费量已降至国内产量可满足的范围。但从经济角度看,过去俄气公司每年借乌向欧出口天然气获得收益 50 亿至 60 亿美元,乌克兰过境费收入达 10 亿美元左右,如今乌这一政治导向鲜明的决定使其承受数十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埃及经济学家艾哈迈德・穆斯塔法指出,自 1 月 1 日起俄罗斯停止经乌克兰转运天然气,或将引发欧洲一系列连锁反应。此举可能致使欧洲通货膨胀率攀升,民众消费支出下降,欧盟各国不得不另寻替代能源,如液化天然气,但液化天然气成本高昂且物流运输环节充满挑战。在穆斯塔法看来,这无疑令欧洲本就严峻的能源危机雪上加霜,德国等天然气依赖度高的国家所受冲击尤为明显。欧洲当下的能源困境,还恐对欧盟能源转型进程造成重大阻碍,各方不得不将原本聚焦可持续发展项目的注意力暂且转移以确保能源稳定供应。同时,欧洲工业部门,尤其是重度依赖天然气的国家,面临严峻考验,失业现象加剧、工业减产等负面情况或将接踵而至。
据彭博社 1 月 6 日报道,受寒冷天气影响,欧洲当前消耗天然气储备的速度为过去七年之最,储备的快速消耗,不仅给下一个供暖季前的储备积累工作增添困难,还将影响短期天然气价格走势。有观点指出,欧洲从美国获取天然气让民众付出数倍高昂代价,欧洲工业呈现急剧衰败之势,部分企业倒闭关停,产业向美国转移,甚至为美国本土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玛丽亚・扎哈罗娃指出,基辅方面出于迎合美国利益考量做出的决定,将削弱欧盟经济实力,给欧盟成员国居民生活水平带来负面影响,往昔经济繁荣、独立自主的欧盟国家如今将为寻求美国庇护付出高昂代价。乌克兰的这一决定也遭到部分欧洲国家指责,匈牙利基本权利中心分析师佐尔坦・科什科维奇在社交平台上表示,这一政策的唯一现实结果便是削弱欧洲竞争力,欧盟后续接收俄罗斯天然气的成本将显著提高。希腊对停止经乌克兰过境输送天然气后燃料价格可能上扬的忧虑与日俱增,希腊前能源部长帕纳约蒂斯・拉法扎尼斯痛斥基辅的决定为 “犯罪与叛国行径”,斯洛伐克总理罗贝尔特・菲佐也表示,这将给欧盟所有人带来严重后果,但不会给俄罗斯带来严重后果。
俄乌天然气变局将重塑全球能源版图
乌克兰出于政治考量终止天然气过境协议,致部分欧洲国家天然气供应短期内可靠性骤降。多家机构指出,此次断供导致欧洲天然气供应减少约150亿立方米,占欧盟天然气总需求量的4.5%,对依赖乌克兰过境天然气的东欧国家影响尤为明显。欧盟短期内被迫启用液化天然气替代管道气,供气成本飙升,推高全球天然气价格。与此同时,这一局面或为美国、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卡塔尔等液化天然气生产国的天然气企业,以及土耳其的天然气与基础设施企业带来额外收益。
据路透社报道,高盛分析师认为,欧洲天然气供应的紧张可能导致亚洲液化天然气(LNG)价格跃升至每百万英热单位(mmBtu)20美元以上。此次断供事件也间接提高了LNG市场的紧张程度。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正逐步拓展对亚洲的天然气供应布局,但短期内将原本输往欧洲的全部天然气转运至东方并不现实。业内专家乔治・奥斯塔普科维奇分析指出:“为向中国和印度大规模输送天然气,强化现有管道、铺设新线路与管道势在必行。但需考量的是,对于中国而言,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仅是众多供应商之一,中国还从土库曼斯坦、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进口天然气,部分国家对华供气量甚至超过俄罗斯。印度的情况与之类似,其天然气供应渠道多元,最终是否会倾向于选择俄罗斯天然气,尚存不确定性。”
俄乌冲突后,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液化天然气出口国和欧盟最大的液化天然气供应国。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日前表示,欧盟必须通过大规模购买美国石油和天然气来弥补对美巨额贸易顺差,否则将面临全面关税。
分析人士认为,此举试图将欧盟在能源供应领域与美国深度绑定,以更高价格向欧盟出售能源,一方面加强对欧洲能源市场的控制,另一方面也借机进一步巩固美国在欧洲地缘政治、能源安全格局中的影响力。
对于中国而言,一方面,俄罗斯天然气供应路线调整,在全球天然气供需格局重塑背景下,为中国能源进口多元化战略推进提供了新思路,中国可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天然气进口结构,与俄罗斯等产气国协商更有利的合作条款;另一方面,随着俄罗斯加大对亚洲市场的关注,有望推动中俄以及中国与周边国家在天然气领域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促进能源技术交流合作,提升中国在全球能源市场的话语权与议价能力,但仍需警惕国际天然气价格波动传导风险,提前做好应对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