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A Review Approach to Understanding the Current Status of Port Resilience: Lessons Learned for GCC Ports
中文摘要:沙特阿卜杜拉国王石油研究中心研究员Ahm Mehbub Anwar和高级研究员Nora Nezamuddin在《利用回顾法了解港口“活跃度”:给海合会国家港口带来的经验教训》一文中表示,海运贸易占全球贸易量的大部分,主要的物流贸易中心通常位于沿海地区附近。港口是海运系统的基本代理,是大多数进出口货物的入境和出境点。港口作为多式联运系统的关键节点,发挥着重要作用,连接海上和内陆网络。
如今,港口“活跃度”日益受到地缘政治冲突、恶劣天气、流行病、贸易和海上航线格局变化,以及海平面上升等破坏性和极端事件的挑战。打造韧性是提高海运服务吸引力和港口可持续性的一个重要因素,这需要基础设施投资以及创新且灵活的实践。
以苏伊士运河堵塞为例,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规模庞大,涉及众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投资,旨在建立一条连接中国南部与中欧和北海的海上丝绸之路,苏伊士运河在倡议中的作用不可小觑。但由于红海被封锁,苏伊士运河运力严重受限影响了这一倡议顺利推进。
文章强调,海运业是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供应链复杂,涉及众多相互关联的参与者、系统和网络。鉴于这种复杂性,应对海上供应链中断至关重要。
港口“活跃度”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是缺乏投资来更新、筹备和巩固港口,以满足当今经济所需的灵活性。海合会国家在增强抵御能力方面取得一些进展,但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以保障该地区港口的韧性,从而抵御各种形式的极端事件。(编译:潘立华、秦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