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于帅帅、杨有宗
近年来,中国珠算、二十四节气、藏医药浴法、春节等众多非遗项目相继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有力推动相关非遗项目在海外的传播。然而,我国的非遗文化符号在海外传播过程中内涵减弱、价值损耗等文化折扣现象值得警惕。专家建议,应在新质生产力的视域下创新非遗对外传播形式和渠道,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精准传播,通过国际化表达、网格化传播态势引导国际社会关注和了解中国非遗及传统文化,从而培养国际受众对中华文化的热情,进而形成行动上的对话与互鉴,提高非遗“走出去”的有效性。
越来越多中国非遗文化符号“走出去”
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上海新春豫园灯会于2023年末开启“出海”之路,首站选在法国巴黎,2025年将赴泰国。数据显示,2023年巴黎豫园灯会吸引了约17万人次参观。与此同时,豫园灯会也是春节前后来沪外国游客的“打卡”必选项。
图为2023年12月14日,一名游客在法国豫园灯会上拍照留念。(新华社发)
29岁的法国女孩乐盖曦是一名资深的上海Citywalk导游,她告诉记者,豫园灯会观赏性很强,给来沪的外国人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文化的好机会。乐盖曦举例说,龙年豫园灯会推出的“一夜鱼龙舞”灯组,让外国游客直观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里的“龙”与西方文化中的“龙”完全不同,这种文化表达方式更加有效且直接。
不仅是豫园灯会,近年来越来越多中国非遗文化符号“走出去”成效初显。中国皮影戏通过多媒体展示登上威尼斯双年展,首位文化出海的虚拟人“天妤”带动巾舞、围棋、武术、醒狮等非遗文化的全球传播,讲述海外非遗及其文物的归国之旅的微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在海外平台收获超过3亿播放量。
文化差异、文化折扣、沟通鸿沟等风险须警惕
非遗作为无国界文化符号,具备形成世界认同的优势。专家认为,随着中国在全球格局中的影响力不断提升,现阶段中国非遗“走出去”面临机遇。一方面,中国文化海外传播取得了不少成效,中国在全球文明文化场域的话语权有所扩大。另一方面,媒介技术的演变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都为非遗文化符号的创新发展和对外传播的提供了更多路径。例如,2024年末“李子柒”在YouTube、Tiktok、Facebook等国际社交媒体平台上的回归,“雕漆隐花”的非遗技艺视频收获播放量超1700万,海外粉丝破2000万,再次掀起一股非遗热潮。
我国的非遗是中华文化瑰宝,也是深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值得注意的是,非遗“走出去”依然受到文化差异、文化主导权上“西强我弱”局面的干扰。一是文化差异问题持续存在。相较于西方文化的直白奔放,中华文化属于含蓄内敛的“高语境文化”,两者在思维方式、观念习惯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跨文化传播中存在沟通上的“鸿沟”。二是“文化折扣”现象难以避免。一些文化符号的意义在不同文化中的解读可能大相径庭,这就导致中华文化本真和精髓的传递容易出现话语的断裂。三是文化主导权“西强我弱”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性改善。
宜强化国际化表达,精准构建传播圈层
为提高非遗“走出去”的有效性,专家提出了三方面的建议。首先,通过非遗表达的国际化实现更好的跨文化理解。要对非遗项目进行深度解读,剖析其文化内涵、历史渊源、审美价值和精神内核,从中挖掘提取其蕴含的普世价值,如匠心、和谐、传承、创新等,以便进行有效的文化转译。还可借助数字技术提高中华传统文化的贴近性和易读性。上海市民俗文化学会创始名誉会长仲富兰认为,春节所蕴含的团圆、和谐、包容等价值理念,以及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和庆祝的事实,体现出春节文化内涵在全球获得了广泛共鸣。
其次,通过构建不同传播圈层实现更广泛的非遗文化传播。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院副院长薛可建议,提高地方政府、企业、智库、高校、民间组织、公民个人等参与跨文化传播的程度,在队伍建设上完善当前以央媒为主力军的建构;主流媒体可采用“纵横联合”式的网格化传播架构拓展传播渠道,在“纵向”上整合当前国际平台上中国各级媒体账户的传播力量,形成纵向合一的传播合力,在“横向”上通过开设专栏、制作专题节目、发布深度报道等方式加强与国际知名主流媒体传播合作;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精准描绘不同社交媒体平台的用户画像,进而制定与之相匹配的差异化运营策略,如可以创建并运营Facebook群组、WhatsApp群组、Telegram频道等特定社群。
第三,通过推动跨文化对话实现文明互鉴的深化。薛可认为,要推动非遗传播转向一种更加注重双向互动、合作共创、文明互鉴的新型国际文化交流范式。可遴选具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进行海外巡展巡演,让海外观众亲身感受非遗魅力;与国际非遗文化研究机构合作,共同开展课题研究、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等项目;通过学习借鉴,增强中外非遗保护与传承方面的互动。仲富兰表示,在全球传播的背景下,春节文化也会在与其他文化的碰撞中获得创新发展动力,这些创新反过来又会丰富春节文化的内涵,使其在全球文化环境中更具吸引力和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