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安徽文旅日本系列推介活动成功举办。在日本东京,京都茶人千玄室捧起一盏祁门红茶,茶汤在青花瓷杯中泛起琥珀色涟漪:“这琥珀色的茶汤里,藏着安徽与世界的对话。”此刻,德国建筑学者托马斯用3D扫描仪解析徽派马头墙;阿根廷厨师卡洛斯正在直播制作臭鳜鱼;巴黎美妆实验室正在解析《本草纲目》上的智慧……
不少人认识安徽,是从文旅开始的,而世界正通过文旅这面棱镜,重新发现一个既传统又先锋的安徽。
祁门红茶在日本进行文旅推介
在瑞士旅游规划师艾琳娜的航拍镜头下,大黄山不再是一个孤立景点:北纬30°的奇迹山脉向东延伸,串联起太平湖的潋滟波光、查济古村的马头墙阵列、安庆黄梅戏的婉转声腔,形成占地2.8万平方公里的超级文旅矩阵。这个投资超千亿的全域旅游IP,2024年上半年已创造1499.6亿元收入,带动28个县区农民年均增收1.2万元。
将时间轴拉长,过去千余个日夜,黄山市不断向外界表明:黄山不仅是一座山,更是一座城;不只是一山独秀,更是一城锦绣。
当下的安徽,大黄山建设持续升温。仅2024年上半年,大黄山地区实现生产总值3626亿元,增长5.5%。大黄山地区四市经济增长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从黄山“一座山”延伸到黄山、池州、宣城、安庆四市4.4万平方公里的“大区域”,从旅游产业延伸到现代服务业集群,安徽的文旅蕴藏着无限空间和无限机遇。
在祁门县“漫溪里”生态旅游度假区,法国游客皮埃尔体验了从采茶制茶到AI茶艺师调饮的全产业链。休宁县齐云山脚下,德国建筑师团队将徽州古民居改造为碳中和度假屋,屋顶光伏板与青瓦相映成趣。
数据显示,大黄山区域游客人均停留时长从1.5天增至4.2天,二次消费占比达68%,印证着从地理景区到生活方式目的地的质变。
“香江情 黄梅韵”文化交流活动
合肥骆岗公园的“数字徽州”实验室里,来自韩国的数字艺术家李允儿戴上MR眼镜,瞬间置身明代徽商厅堂:区块链技术确权的徽雕构件可随意拆解重组,AI算法将《墨梅图》的笔触转化为动态粒子艺术。“我们不是在复刻历史,而是在创造文化遗产的世界语言。”项目负责人介绍,该实验室开发的25款数字文创,已通过NFT平台销往42个国家,创汇超800万美元。
这种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在黄山之巅同样上演。
2024年全新启用的“数字迎客松”观景台,通过5G+8K技术实现跨国实时共赏云海,日本游客山田和子在京都家中挥毫,墨迹即刻投射至黄山摩崖石刻。
在马鞍山郑蒲港,装载着300吨宣纸、徽墨的集装箱正驶向鹿特丹。这些融入歙县漆器工艺的文创产品,在亚马逊平台创下每分钟17单的销售纪录。而在产业链上游,德国工业设计师施耐德与泾县宣纸匠人共创的“星空宣纸”,将北斗七星图案织入纸浆,成为欧美艺术家的新宠。
更具深度的合作在资本层面展开。
西班牙美利亚酒店集团投资12亿元打造的“九华云庐”禅修度假村,引入欧洲森林疗愈体系,同时保留地藏文化中的“农禅并重”哲学。
韩国电竞巨头NEXON将宏村月沼变为《剑灵》全球联赛实景赛场,带动周边民宿预订量暴涨300%。
2024年安徽国际文化旅游节期间,28个跨国项目集中签约,涉及金额达216亿元,安徽文旅已在全球“出圈”。
在亳州中药材市场,伊朗客商哈桑举着直播设备惊呼:“这些《本草纲目》记载的药材,竟与波斯古医书完全对应!”他创立的“丝路药香”品牌,将亳芍药花茶与藏红花配伍,年出口额突破5000万元。
而大别山深处的霍山石斛种植园,已成为哈佛医学院的研究基地,科学家们试图破译“仙草”抗衰老的基因密码。
更温暖的故事发生在民间。
在黟县,建立的“全球非遗工坊”,每周上演着文化交融:德国银匠学习徽州錾刻技法,安徽绣娘掌握意大利蕾丝编织工艺。90后创业者王薇通过TikTok直播,让法国网友在线定制融合新安画派笔触的丝绸方巾,单日成交额最高达47万元。
夜幕降临时,千架无人机在巢湖上空绘出奇观:迎客松枝条舒展成地球经纬,徽州竹雕纹样与达芬奇《维特鲁威人》完美重叠。
这充满未来感的画面,恰是今日安徽文旅的隐喻———2024年前三季度,全省文旅出口额达37.8亿元,同比增长215%,但比数字更珍贵的,是文明对话催生的心灵共鸣。
当柬埔寨留学生陈秀莉在黄山之巅跳起融合吴哥窟浮雕姿态的现代舞,当阿根廷探戈大师卡洛斯用黄梅戏腔调吟唱《一步之遥》,安徽这场跨越山海的邀约,已经让世界重新发现徽风皖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