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熊英、王海燕
当前,湖南正在打造“三个高地”上持续用力,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着力打造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湖南建投集团作为省属企业,发挥基建领域优势建设海外标杆工程,打造“产工贸一体化”模式;推行属地化理念,培养当地人才,在册外籍属地化员工达5546人;履行企业责任,促进民心相通,讲好“走出去”中国故事。
“基建”联通,产工贸一体促转型
基础设施“硬联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基石。20世纪60年代起,湖南建投集团便开始耕耘国际业务,旗下中湘海外、湖南路桥、建投六建、湖南安装、交通国合、建投二建等多家企业均在国际市场有成熟业务布局,足迹遍布全球60个国家和地区。
援塞内加尔竞技摔跤场、援布隆迪总统府、刚果(布)国家1号公路、格鲁吉亚E60高速公路等一批标志性工程……该集团以大规模基建推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设施完善,累计修建超150万平方米房屋、近13500公里公路、100余座桥梁、20座隧道、15个发电站。2024年,集团境外新签合同总额逾20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图为蒙古国额尔登特电厂改造项目
“疫情期间,我们是在蒙古国继续履约的中资企业,按时生产,按时交付。”湖南安装介绍,该公司在境外多为供水、供电、供暖等民生项目,让当地老百姓切实感受到中国人的勤劳和诚恳履约。
项目建设的同时,新发展理念也伴随传播。“国家‘双碳’战略实施以来,海外项目也逐步向垃圾发电、光伏、风力发电等新能源方向转型。”据中湘海外介绍,“出海”正朝产业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对外项目是国家对外合作的重要窗口,湖南建投集团充分发挥基建领域的专业优势,打造一项项优质工程、标杆工程;同时发挥全产业链优势,探索对非经贸合作新模式。
“以资源换项目、以工程换产品。”湖南建投集团海外业务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集团着力打造“产工贸一体化”模式,将境外工程收益再投资,滚动式发展,也推动了当地产业升级。
属地化用工,“授人以渔”助发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是中国对外援助与国际发展合作一贯秉承的理念。“我们通过‘师带徒’,对属地员工进行一系列技术指导、教授技艺。”建投六建介绍,其承建的援塞内加尔竞技摔跤场施工建设两年多时间,为当地提供4000多个就业岗位,培养了电工、电焊工、木工等约1000名技术工人。
“现在很多非洲当地员工是‘工二代’‘工三代’。”交通国合介绍,大项目总部外派5—6位核心技术管理人员即可,其余均为当地员工。交通国合深耕非洲马里、加蓬、科特迪瓦、马达加斯加等国,项目在哪,碎石场、沥青场就开到哪,助力当地就业。
来自肯尼亚纳库鲁乡村的皮特,2006年应聘清洁工加入湖南路桥,而后成为一名帮厨。在中国厨师的倾心传授下,辣椒炒肉、梅菜扣肉……如今的皮特,已在湖南路桥肯尼亚公司工作近20年,成为中国菜的烹饪“里手”。
文化交融,爱心公益让民心相通
“通行啦!”今年年初,非洲马里卡伊市库伦镇的跨河大桥通行仪式上,人们一阵欢呼。库伦镇多年来每逢雨季便河流涨水,交通中断,出行只能划船,非常危险。交通国合了解情况后为其无偿修建了这座桥梁。一座座“连心桥”,让超越国界的情谊在异国他乡生根发芽。
据建投六建介绍,塞舌尔大使馆每年举办“中国年”活动,公司都积极组织慈善义卖,制作美食小吃等,传递地道的“中国年味”。塞内加尔足球氛围浓厚,建投六建便结合当地需求,多次捐赠学习用品和足球装备等。
爱心和文化的水乳交融,实现从“硬联通”再到“心相通”的美美与共。“过去更多是我们在国外讲‘中国故事’,现在场景变了,把他们‘请进来’讲中国故事,效果非常好。”湖南安装介绍,公司参与了多期对蒙古国的技术援助。踏上中国土地,国外友人们均对中国的强大和飞速发展深感震撼。
据了解,湖南建投未来将持续巩固非洲、东南亚等成熟市场,加大开发中亚、中东等战略市场,向海外市场综合一体化服务商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