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地图,上海全域地理中心的位置,就是莘庄工业区。这片占地17.88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不大,能级却不低:自2021年起,连续四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千亿元,连续五年在上海108个开发区综合评比中位列第三。
雅诗兰黛、施耐德、佛吉亚、山崎马扎克……莘庄工业区不仅是先进制造业发展高地,也是外资外商集聚区。这里有外资企业近600家,其中世界500强投资企业57家,跨国地区总部18家,外资研发中心30家。得益于外资的贡献,2024年莘庄工业区完成财政总收入逾140亿元,三项核心指标对闵行经济拉动作用位列第一。
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近期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再度发出吸引外商投资的强音。直面国际局势影响、土地资源有限、商务成本较高……种种限制条件下,莘庄工业区仍然能对外资产生强引力,原因何在?记者实地走访莘庄工业区,从中一窥上海能够持续位列外商投资首选地的奥秘。
外资总部的“市场账”
高端种植体、能够“即刻种植”的种植系统、口腔数字化印模仪……在口腔医疗行业,瑞士士卓曼是牙齿种植界的头部企业。这家企业以质量、精度和创新著称,是全球齿科器械巨头之一。
“一说到精密制造,大家就会想到瑞士手表。其实,一颗种植牙的生产制造几乎和瑞士手表一样精细。”士卓曼(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首席财务官张崇德告诉记者。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大众口腔健康意识的提高,种植牙的市场需求大幅增长。士卓曼的业绩报告显示,2024年企业全年营收折合201亿元人民币。其中,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地区以33.3%的年增长率领跑。士卓曼(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正充分利用健康老龄化和提振消费等政策红利,进一步提高在华业绩。
看好日益增长的中国市场,士卓曼决定在莘庄工业区投资建设生产基地以提升产能。2024年10月,新厂房即将落成之际,士卓曼全球董事会多位高管赴沪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实地考察。“信任建立在双方眼神交汇时。”张崇德说,此行过后,士卓曼总部更加坚定了深耕中国市场的信心。
今年一季度,士卓曼新工厂竣工投产。该项目为士卓曼在中国首个集生产、培训与创新于一体的基地。据介绍,基地一期总投资约12亿元人民币,预计达产后年收入可达14亿元人民币,带来近千个就业岗位。
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第二大医药市场、第一大汽车市场、第一大手机市场……中国的超大市场规模,在全球市场不确定性增大的时刻,仍然给外资带来确定性的投资机遇。以莘庄工业区所在的闵行为例,2024年闵行实到外资逾13亿美元,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2家、外资研发中心14家,累计分别达到71家、100家。
佛吉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是全球汽车技术头部供应商佛瑞亚集团旗下企业。“我们扎根闵行的十年间,中国汽车工业整体规模增长了1.4倍,而佛吉亚中国则增长了2倍以上。”佛吉亚中国战略、市场与业务发展总监黄震表示,尽管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竞争激烈,但企业2024年收入、利润仍保持良好态势。“佛吉亚坚定看好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我们和比亚迪、奇瑞、长安、北汽、零跑汽车都成立了合资公司,现在有超过2/3的收入来自中国企业、50%以上的收入来自新能源汽车企业。”
从最早的大金空调、依工塑料五金,到现在的士卓曼、雅诗兰黛,一波又一波的外资外企先后落户,推动莘庄工业区形成了以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汽车零部件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莘庄工业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林艺说:“中国市场是吸引外资落户的核心驱动力。从最早大金空调瞄准的房地产市场,到如今士卓曼聚焦的医疗健康市场,中国内需市场的每一次升级,都给外资创造了源源不断的机遇,也给莘庄工业区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外资工厂的“成本账”
2024年,美国质量协会设立、用于衡量企业产品质量可靠性的“谢宁奖”揭晓获奖名单,全球范围内有四家企业获奖。位于莘庄工业区的上海施耐德低压终端电器有限公司,作为唯一一家来自中国的企业,成功脱颖而出。
上海施耐德低压终端电器有限公司是法国施耐德电气的子公司。作为一家跨国企业,施耐德电气在中国拥有23家工厂,上海施耐德低压终端电器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近年来,随着土地、人力等要素成本的提升,外资在华工厂面临不小考验。尤其是身处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企业更要把“成本账”算清楚。
“我们的应对方式,就是利用中国的技术优势,不断加快数字化、绿色化转型。这不仅是响应政策的引导,更是企业降成本的实际需要。”上海施耐德低压终端电器有限公司工厂厂长高雅带着记者走进生产一线,偌大的车间内,国产的节卡协作机器人灵活舞动,工人在一旁的电脑上监控、调整各项参数。
除了“谢宁奖”,近年来施耐德电气闵行工厂还陆续获得上海市智能工厂、国家5G工厂等荣誉。这些荣誉背后,都有实打实的降本效应。比如,空压机是工厂能耗最高的设备,智能化改造后,在产能持平的情况下能耗下降30%。施耐德电气还把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用于闵行工厂的智能排产、设备预防性维保等方面,推动工厂的设备效率提升了15%、不良率下降了5%。
“很多智能化的程序、模型,都是中国的工程师就地开发的。法国总部对我们这些生产创新非常感兴趣,计划把中国工厂的精益生产经验复制到全球其他工厂去。”高雅自豪地说。
在上海搞先进制造业,成本到底贵不贵?施耐德电气的做法,提供了很好的视角。包括闵行工厂在内,施耐德电气在上海有5家工厂,其中包括一家世界“灯塔工厂”。这些工厂,无一例外在智能化、绿色化方面走在行业前列,在成本、效率和产品质量方面取得了很好的平衡。
“看成本,不能‘单打一’,要看综合优势。”林艺表示,除了土地和人力成本,交通物流、配套设施、人才素养等都会在外资选址时纳入考量。“我接触的一家外资企业曾计划赴东南亚设厂,考察后发现,虽然当地土地、劳动力价格较低,但缺乏必备的基础设施配套,水、电、网使用都成问题。另外,国际航线不畅通,原材料及产品运输需要借港出海。各项费用叠加起来,综合成本其实不低,最后只好放弃。”
事实上,为企业降本增效,是上海一直坚持的一项工作。通过在节假日和双休日实施“深谷电价”,2024年上海大工业平均电价每度降低6分钱;坐拥全球最大口岸,帮助企业在出口物流时间和成本上实现大幅压缩;对中小微企业实施政府性融资担保贷款贴息,贷款利率下降接近1%……通过多渠道“抠细节”,2024年上海累计为工业企业降本超过520亿元。
管委会的“生态账”
走进雄克精密机械位于莘庄工业区的新厂房,展示厅里各式各样的“爪子”琳琅满目:柔性夹持系统、智能刀柄、无源吸附式机械手……这家1945年成立的德国家族企业,早在桑塔纳国产化时代便与中国制造业结缘。站在新的展厅里,雄克精密机械中国区总经理杜尚俭感慨:“这里是雄克在中国的第三个‘家’,更是我们真正扎根的象征。”
2004年刚到上海时,雄克精密机械在市中心的一家酒店租房办公,2009年落户莘庄工业区,再到2024年新厂正式启用,雄克精密机械在中国的业务规模持续扩大,管理能级也不断提升。
让杜尚俭印象深刻的是上海的办事效率:2023年9月,雄克投资扩建的厂房在莘庄工业区“改扩建绿色通道”支持下,仅用一年时间就宣告竣工,他直言这是一个“超预期的成绩”。“无论审批协调还是规划建设,工业区总是主动问需。他们甚至定期组织上下游企业交流,让我们感到‘并不孤单’。”
提升外资企业的归属感、根植性,莘庄工业区靠的是营造“生态”。这种“生态”,既包括“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营商服务,也包括“串珠成链”的产业集群打造。
以土地、厂房的供给为例,莘庄工业区号称离上海市中心“最近的工业区”,良好的地理区位意味着土地供给的稀缺性。闵行区副区长谭瑞琮说,尽管土地资源有限,莘庄工业区仍确保好项目“不缺地”。“我们对园区300多个产业地块逐一进行摸排,最大限度盘活既有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今年推进盘活的土地就有1300亩。同时,根据企业的具体需求,提供灵活多变的合作模式,包括拿地自建、定制代建、先租后售等,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人才供给也是莘庄工业区的发力点。“开展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后,职校毕业生等应用型技能人才现在很‘抢手’。”高雅说。了解到企业的“引才用才”需求后,莘庄工业区积极搭建平台,帮助企业与上海闵行职业技术学院、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对接,通过定向培养、委托培养、跟踪培养等形式,“量身定制”高素质技能人才。
莘庄工业区所在的闵行,今年还推出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创新举措,包括全市首创数字化招商服务一体化平台、建强用好全市首家区级药品审评核查服务中心等,不断提升企业的获得感和感受度。
让企业真正离不了的,还有莘庄工业区悉心打造的产业链生态。成立30年来,莘庄工业区一直咬定制造业不偏离、不放松,这样的深厚积淀为企业提供了独特的朋友圈、生态圈。“尽管现在招商竞争很激烈,也不能搞零敲碎打和‘大呼隆’。我们围绕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优势领域,进行专业化、精细化、体系化的招商。同时通过组建工业母机协同创新发展联盟等方式,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林艺说。
雄克精密机械就受益于这一点。杜尚俭细数周边合作伙伴:机床领域的山崎马扎克、汽车零部件领域的采埃孚、高科技领域的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方圆几公里内,我们的三大业务——夹具、自动化抓取和汽车电子解决方案,都能找到应用场景,集群效应非常明显。”
新的一年,莘庄工业区又有新的投资“账本”:2025年,园区计划推进雅创等拿地项目13个、预备项目5个,总投资约108亿元;推进搏力谋、世索科等14个存量改扩建项目,总投资约19.7亿元。从市场“深度”、政策“精度”到服务“温度”,小到莘庄工业区,大到中国,依然是外商投资兴业的沃土。(记者姜微 何欣荣 黄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