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与东盟国家山水相连、人文相通,友好交往源远流长。云南作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多年来与东盟经贸合作日益紧密,外贸市场潜力持续释放,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据昆明海关统计,2024年,云南与东盟进出口贸易额达1093.2亿元,东盟连续20年成为云南第一大贸易伙伴。
近日,景谷永恒木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批重207吨的桉木单板,经昆明海关所属思茅海关产地检验检疫合格后,启程发往柬埔寨。
云南省普洱市森林资源丰富,是云南最大的林区,也是重要的人工商品林基地,产出的巨桉、尾叶桉等品种的桉木生长快、产量高,用其制作的单板木质坚硬、质量好,市场需求旺盛。
“桉木单板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加工性能,被广泛用于建筑装修行业。”公司负责人段贵祥介绍,“柬埔寨对这类板材的需求量很大,是我们海外订单的主要来源。自2022年首次出口以来,我们已经出口了9400吨桉木单板至柬埔寨。”
思茅海关积极帮助当地企业挖掘资源优势,指导企业完成出境竹木草制品生产加工企业注册登记,从安全质量管理制度、厂区环境条件、防疫设施及有害生物控制等方面,不断提升企业软硬件实力,助力企业扩大出口渠道。据统计,今年一季度,云南对柬埔寨出口贸易额9421.1万元,同比增长104.7%。
中国与东盟分别是世界第二和第五大经济体,随着中国与周边国家命运共同体建设进一步走深走实,双方经济交流合作成效显著。据昆明海关统计,今年一季度,云南与东盟进出口贸易额239.6亿元,东盟继续稳居云南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其中,云南自东盟进口农产品32.2亿元,同比增长26.5%,进口水果的主要品种为甘蔗、榴莲、龙眼等;云南对东盟出口农产品29.8亿元,同比增长23.1%,出口水果及坚果同比增长132.6%,主要品种为柑橘、葡萄、苹果等。“温去热回”水果跨境走廊的构建,推动了中国与东盟贸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带的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光照足,昼夜温差大,柑橘产量高、品质好。当下正值柑橘丰收的季节,果农们正在种植基地里进行采摘、分拣、打包。
“我们的柑橘在东南亚市场很受欢迎,今年出口尤其‘火爆’,比如出口马来西亚的订单就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0%。”宾川应龙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赖皇明说。
为了服务高原特色农产品扩大海外市场,昆明海关所属大理海关深入企业开展“一园一策”精准帮扶,帮扶柑橘持续提升品质,并依托大理州鲜活农产品出口“一站式”服务中心,创新集中查验监管模式,叠加实施预约通关、优先检测等便利化措施,进一步提高通关效率,助力柑橘抢“鲜”出口。
今年一季度,大理海关共属地查检出口东盟国家的柑橘超1万吨,同比增长超200%。
“我们还积极推广中国—东盟优惠贸易协定享惠政策及‘智能审核+自助打印’便利签证措施,一季度共为出口柑橘企业签发东盟协定项下原产地证书163份,增长了8倍,企业可凭证书在进口国享受约51万元的关税减让。”大理海关综合业务科科长陈浩然介绍。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升级的不断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和贸易便利化水平持续提升。今年一季度,昆明海关共签发中国—东盟原产地证书2.26万份,货值36.4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和30%,云南省出口企业可凭证书获进口国关税减让约9120万元,多边自贸协定红利持续释放。(记者 杨之辉 通讯员 王涵 吴圯 杨乐)
(原标题:融合发展互利共赢 东盟连续20年稳居云南第一大贸易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