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开罗4月28日电(记者张健)27日,由中国驻埃及大使馆、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埃及中国大学、中国石化非洲代表处联合举办的“国际中文日”活动在埃及中国大学纳塞尔校区举行。
此次活动以“中文:穿越时空的礼物”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开罗大学、艾因夏姆斯大学、埃及中国大学等多所埃及高校师生及汉语爱好者参加。
中国驻埃及大使馆公参卢春生在致辞中说,这是一场跨越山海的文化对话,也是一次连接古今的文化共鸣。目前埃及各所高校共开设32个中文系、3个孔院、2个孔子课堂。
图为中国驻埃及大使馆公参卢春生在活动中致辞(记者隋先凯 摄)
中国石化非洲代表处总代表卫东表示,中国石化作为扎根埃及的中国能源化工企业,始终秉持为美好生活加油的企业使命和能源致敬生活之美的品牌理念,与非洲国家携手发展,还争当中埃文明互鉴,文化互融的推动者。中国石化愿意继续做中阿文化交流的践行者,将先进技术与丰富经验融入尼罗河畔的发展蓝图,在能源化工、绿色低碳等领域深耕细作,为埃及经济腾飞注入澎湃动力,在互利共赢中绘制中埃友谊的壮美画卷。期待更多国际友人通过中文这座桥梁,看见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也让中国看见充满活力、蒸蒸日上的埃及。
图为中石化非洲代表处总代表卫东在活动中致辞(记者隋先凯 摄)
埃及中国大学校长拉莎·扈利说,埃及中国大学致力于在所有院系中教授中文,约1.2万名攻读医学工程和人文专业的学生学习中文。中埃科教合作密切,例如,为大学生提供赴华留学机会、为教职员工提供培训课程、为学生举办夏令营等。
图为埃及中国大学校长拉莎·扈利在活动中致辞(记者隋先凯 摄)
一位埃及学生代表说,学习中文不仅让我掌握了新的语言智能,更让我深入了解了中国的文化内涵。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中文,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同时把埃及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介绍给中国朋友们。
图为埃及学生欣赏中国美食制作过程。(记者隋先凯 摄)
活动期间,师生们不但积极体验中国书法、中国国画、中国服饰、中国美食、中国茶艺、汉语桥等传统文化展台的“中国味儿”,同时也对中国石化生产的“北京2022冬奥会及冬残奥会火炬”爱不释手,兴奋地与其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