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等非西方主导的平台面临机会

©原创   2025-05-15 15:43   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

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刊发独立外交政策分析师希娜·马赫贾(Heena Makhija)题为《“全球南方”国家与多边金融机构:金砖的战略定位?》的研究报告指出,即便在多极化世界格局中,美国仍通过最大股东地位主导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其政策转向将持续影响机构运作与市场预期。当前全球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为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等非西方主导平台创造了战略机遇,可有效强化其作为美国主导体系制衡者的角色。

研究显示,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金融机构对发展中国家诉求长期保持疏离姿态。基于1986至2016年间81个发展中国家的实证研究表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附带条件的援助贷款对受援国发展效能微弱。这种制度性缺陷催生了发展中国家主导的多边金融机构建设需求。

作为金砖国家集体倡议的成果,新开发银行通过快速审批机制、优惠利率政策及本地货币结算体系,精准对接新兴经济体融资需求。该机制始终展现动态适应性: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推动“国际金融机构改革以反映经济格局演变”;2023年启动历史性扩员,吸纳埃及、埃塞俄比亚、伊朗、阿联酋为新成员国,彰显机制升级的战略视野。

报告强调,通过年度峰会机制及新开发银行、应急储备安排等制度创新,金砖国家机制化建设持续深化。作为南南合作核心平台,其通过强化发展中国家金融协同效应,正在重塑全球治理格局。这一机制的经济辐射力不容忽视,发展潜力植根于三大结构性优势:

一是金砖国家地理位置接近,有充分的机会通过强大的区域内贸易加强经济合作。金砖国家出口额从2001年的不到5000亿美元增加到2021年的近4.7万亿美元。金砖国家占全球原油产量和出口的40%左右,占全球GDP的比重已超过四分之一。

二是金砖扩员后仍有34个国家通过书面请求表达加入这一合作机制的愿望。其中包括资源丰富、增长迅速的国家,如阿塞拜疆、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塞内加尔、泰国和越南等。与G7和G20等不同,金砖合作机制愿意扩大规模,这种灵活性吸引了其他发展中国家。金砖国家倡导更加分散的全球权力格局,这些国家发现通过该平台进行谈判会更加容易。

三是新开发银行自成立以来,取得了可喜成就:成员国范围扩大、保持较高国际信用评级和发行人民币债券。新开发银行《2022-2026年总体战略》进一步优先考虑向成员国提供协调一致的行动和机构援助,以支持其对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巴黎协定》的国际承诺。金砖合作机制还实现了职能多元化,在能源、交通、信息通信技术、旅游等领域的合作进一步加强。

研究结论显示,将金砖国家定位为经济治理联盟更有利于在可持续发展、气候治理、包容性增长等非传统领域凝聚多边共识。在全球金融动荡之际,金砖合作机制虽面临挑战,但也可能是最接近建立一个功能性多边金融机构的时候。(编译:江明明、秦川)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