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新监控设备安装后,能够实现了24小时无死角监控,画面清晰度显著提升,安全感一下子上来了,社区的办事效率真高啊!"连日来,家住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繁阳镇浪琴湾小区居民纷纷点赞安定社区为居民做了一件大好事,帮助解决了小区监控设备存在的线路老化、画面模糊、覆盖盲区等问题。这是安定社区用心擦亮“安邻定心”党建品牌,用力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生动写照。
支部“安邻”,组织建立在小区。“组织天天上门,不如支部建到家门”。基于这种高度认识,安定社区在辖区4个小区建立了4个网格党支部,培育党员中心户36个,选聘“红色楼栋长”17名。网格党支部推行和谐、和睦、和雅的“三和” 治理理念,充分发挥辖区文化资源丰富的自然禀赋,探索培育“网格特色”文化项目,以文化活动消解邻里隔阂,用艺术创作凝聚治理共识,使“协商议事”从“刚性管理”转向“柔性共治”。社区将物业管理纳入各网格党支部重要工作,构建“社区党组织 + 红色业委会 + 物业” 三方联动机制,设立“业主请上座”等常态化交流平台,强化对物业管理条例的学习和物业问题的解决。各小区网格党支部推行“首问负责”“到我为止”等服务机制,切实做到居民不出小区能办事、办成事,先后解决了充电桩加装、新增服务设施、物业服务提升等小微难题60余件。通过把组织触角延伸到小区,激发了党员主动站出来,引导了居民主动靠过来,调动了服务资源聚起来,切实增强了小区自身在党建引领下解决问题、服务群众、带动治理的能力。
党员“爱邻”,志愿奉献在小区。“党员带头,万事不愁”。安定社区党总支坚持“激活基层治理,首先要激活党员”的工作思路,积极带领党员主动作为,构建起社区召唤、党员响应、共建共享的工作机制。众人拾柴火焰高,社区将党员组织起来,将群众带进来,将服务做起来,集结辖区120余名志愿者,组建5支特色志愿服务队。定期开展政策宣讲、防溺水巡查、反电诈宣传、环境整治、义诊义演义剪等志愿服务,使社区的“朋友圈”越做越大,“战斗力”越聚越强。社区为民服务正从 “单向输出” 转向 “双向奔赴”—— 越来越多居民主动加入队伍,形成了 “党员带群众、群众帮群众” 的良性循环,让社区治理从 “独角戏” 变成 “大合唱”。同时,社区有效整合多方力量,以共驻共建凝聚各方力量,推动与区市场监管局、司法局、统计局等10家单位建成“安邻共建联盟”,举办党课辅导、政策宣讲、节庆活动、文艺演出等共驻共建活动30余场次。推行“四方协同”治理模式,整合物业、业委会、共建单位及居民代表力量,成立了“安邻先锋志愿服务队”, 搭建“邻里帮帮团”等自治平台。区“双联系”单位上门慰问困难户12个,举办法制讲座微课堂2次,联合举办大型文艺演出1次,开展了“红色家风课堂”“非遗手工作坊”等系列活动。社区还与城关一小联合开展了“绿书签”进校园、“护学岗”交通劝导、假期课堂等校社联动护苗成长系列活动;与区图书馆、文化馆共同开展亲子阅读、文艺演出等文化活动10场;联动物业公司开展“公益市集”便民服务节2次。一系列惠民实事,推动了基层治理由社区“单线作战”向“整体联动”转变,有力推进了社区治理取得实效。
治理“兴邻”,民主自治在小区。基层治理,基础在“治”,关键在“理”,“心”理顺了,“事”就好办了。安定社区秉持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理“小事”、抓苗头,推行“走访式”办公,建立社区干部巡楼制度,常态化开展“敲门行动”。搭建“安心议事厅”协商平台,集民意、汇民智、聚民心、解民忧,引导居民共商共决社区事务。定期召开“三方会议”,开展“五方联动”,协调解决停车难、充电难、晾晒难、健身难等小微难题20余件。从而,实现了热点难点问题面前大家共同参与解决的目标。坚持理“难事”、解线头,打通社区的堵点,补齐治理的短板,有效解决小区居民的烦心事。
服务“到邻”,民心汇聚在小区。社区创新开展“安邻”行动,在社区服务大厅和5个物业公司大门口设立了“邻里互助角”,提供梯子、维修工具、快递代收、物品寄存、应急药箱等共享服务,引领“借物不隔夜,互助零距离”的文明新风。聚焦“急难愁盼”,创新打造“安心议事厅”和“安邻合事亭”,引导居民畅所欲言,让议事过程有序进行,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并通过 “业主请上座”“三方议事会” 和“基层吹哨、部门报到”等机制逐一破解。作为连接社区、物业与居民的 “红色枢纽”,社区热情接待每一位 “议事员”,从浪琴湾小区车位规划到众毅名城小区墙面维修,6 次专题协商促成 20 余个问题闭环解决。
社区党总支书记汪蕾表示,安定社区创新打造“安邻定心·和合万家”党建品牌,坚持将党建与民生服务、文化建设、智慧治理等进行深度融合,突出“远亲不如近邻”的传统文化,以“小邻聚力”推动“大治和谐”,不断推进社区治理取得新成效。(杨才星 潘仕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