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至16日,安徽合肥市庐江县组织30余名优秀产业人才赴浙江大学开展专题研修,这是该县自2024年以来第三次组织产业人才赴国内顶尖高校“充电蓄能”。从清华园到黄浦江畔,再到西子湖边,庐江县以人才研修“小切口”做活高质量发展“大文章”。
高瞻远瞩 人才战略的县域实践
“去年在清华、上海交大的研修收获很大,今年我们带着更明确的需求来到浙大。”开班式上,庐江县相关负责同志的讲话掷地有声。在当前县域经济爬坡过坎的关键期,庐江县将人才培育作为破解发展瓶颈的“金钥匙”。研修班学员构成彰显战略考量,既有年产值过亿的规上企业掌舵人,也有专精特新“小巨人”的技术骨干,平均年龄40岁,这样的精锐部队配置,折射出县委精准滴灌的培养思路。课程设置更见匠心。本次课程方案历经4轮修改,最终确定“4+3+2”体系——4大理论模块、3次标杆企业参访、2场实战演练。这种“既授鱼更授渔”的设计,让学员直呼“解渴”。
创新课堂 知行合一的生动演绎
在企业经营沙盘模拟课上,学员们经历了“惊心动魄”的2小时,6个团队在模拟市场竞争中通过调整战略扭亏为盈。“这比上10堂管理理论课都管用。”一位从事新材料公司总经理在复盘时感慨。这样的实战场景在研修中比比皆是。在人工智能课程上,学员们沉浸式体验了包括Kimi、DeepSeek、讯飞星火等在内的前沿AI工具,通过实操演练,学员们亲身体验了实时语言互译系统、智能创作PPT、思维导图等,切实感受到AI技术的强大功能。在娃哈哈集团智能工厂,全自动生产线每分钟800瓶的灌装速度令众人惊叹;在杭州文三数字生活街区,元宇宙商铺、无人便利店等新业态引发热烈讨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课间和课后,学员们抓住一切机会与授课专家深入交流。浙江大学王吉锋教授的企业经营沙盘模拟课程结束后,被学员“围堵”请教企业经营问题;万建峰教授的人工智能课程结束后,多位产业人才与其互留联系方式,约定后续技术指导。“这些专家不仅给我们上课,更将成为企业长期发展的智囊团。”庐江高新区电池材料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
智慧碰撞 产才融合激发创新动能
课程期间,学员们围绕“杭州经验如何嫁接庐江土壤”开展热烈讨论,跨行业交流打破了传统产业壁垒,生动诠释了“隔行如隔山,跨界有洞天”的创新规律。“这次培训让我们看到了传统产业与数字技术的融合可能。”一位从事装备制造的学员感慨道。通过实地考察杭州数字经济发展成果,学员们不仅感受到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变革力量,更在专家指导下梳理出适合企业发展实际的数字化转型探索路径。
结业仪式上,学员们用“三个转变”总结收获,从经验驱动向创新驱动的思维转变,从单打独斗向协同创新的模式转变,从关注当下向布局未来的眼光转变。大家一致表示,将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庐江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践,在培育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争当排头兵,为打造具有区域竞争力的创新庐江贡献智慧力量。
庐江县高度重视产业人才队伍建设,近年来,该县已组织330余名产业人才赴4所知名高校开展专题培训。下一步,庐江县委人才工作局将持续实施产业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努力建设一支眼界宽、思路广、懂经营、会管理、善创新的优秀产业人才队伍,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尚雨晴 林子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