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带动作用。2024年6月,在国家外汇管理局支持下,重庆成为中西部首个获批开展跨境贸易高水平开放试点的城市。以此为契机,国家外汇管理局重庆市分局(以下简称“重庆市分局”)进一步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注入新动能。
试点政策优化集成,按下便利改革“快捷键”
此轮重庆新获批的跨境贸易高水平开放试点,是前期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改革的政策再优化再升级,包括三项集成优化的便利化政策和两项新增最高水平开放政策。
一是进一步便利经常项目外汇资金收付。二是支持银行优化新型国际贸易结算。三是扩大贸易收支轧差净额结算范围。四是货物贸易超期限等特殊退汇业务免于登记。五是优化服务贸易项下代垫或分摊业务管理。
五项政策集成叠加后,重庆在经常项目下的便利化水平已达全国前列,为渝企依托“一带一路”出海提供更全面、更有力、更有效的外汇服务。
破除新型贸易“痛点”,开辟跨境结算“新场景”
跨境电商、保税维修、新型离岸贸易等新型国际贸易是跨境贸易转型升级的新动能。试点政策鼓励银行完善尽职调查,为合规优质企业量身定制结算优化方案,不断提高企业资金收付效率。
重庆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依托“亚马逊”平台将日用小商品销往共建“一带一路”国家。2024年9月,重庆市分局指导广发银行重庆分行成功对接该企业外汇结算需求,推动企业使用“广商汇”跨境电商结算渠道,将亚马逊平台销售资金直接提现回流至企业境内外汇账户,全流程网银操作、汇率透明,切实帮助跨境电商企业实现高效、安全、低成本的跨境电商结算。
轧差净额不断扩围,开通资金结算“快车道”
轧差净额结算相较于传统全收全支模式,有效满足了市场主体个性化的结算需求,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资金运作效率。试点政策扩展了轧差净额结算新场景,进一步扩大政策红利覆盖面。
重庆某电脑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笔记本电脑键盘生产,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有频繁贸易往来,每月货物贸易外汇收支业务约30笔、金额超2000万美元,其中近30%都是与同一境外公司结算。2024年11月,重庆市分局指导辖区银行成功为该企业办理了首笔贸易收支轧差净额结算,轧差净额2.03万美元。
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往我们每月需要与同一境外公司进行多次汇入和汇出,还需支付结汇、购汇手续费。现在采用轧差净额结算模式,我们只需要做好账务记录,月末进行一次性清算,仅收取净额资金即可。这次操作减少了近50%的资金占用,外汇业务真是越来越便利了。”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跑出外汇服务“加速度”
重庆市分局聚焦当前经济形势,强化重点领域支撑,多措并举推进跨境贸易高水平开放不断扩容。
一是强化试点政策宣传,及时组织召开政策培训会,详细解读试点政策相关制度文件,提升政策传导质效。二是建立白名单精准对接机制,定期点对点向便利化银行推荐优质企业名单,有针对性引导银行加强对“专精特新”等中小企业、先进制造企业、核心供应链企业等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外汇便利化服务的供给。三是“全辖一盘棋”统筹推进,积极调动辖内二级分局、重点银行力量,充分发挥全辖“外汇局+银行”合力,将试点政策推广至重庆市全辖。
目前,重庆市分局全辖16家银行完成跨境贸易高水平开放试点备案,占具备试点资格银行总数的70%;300多家企业成功获得了试点业务资格。截止2024年末,跨境贸易高水平开放试点叠加前期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改革,便利贸易结算金额超1000亿美元,同比增长3.4倍,其中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外贸进出口占比达四成,推动政策红利转化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实际成效。
展望未来,重庆市分局将持续落实便利化政策常态化宣传机制,督促银行持续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切实便利经常项目外汇资金结算,推动试点政策与“一带一路”建设深度融合,为构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贡献更多的金融外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