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乌兰巴托5月26日电(苏力雅)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出资援助的蒙古国气候变化适应性支持项目启动仪式26日在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举行。
中国驻蒙古国大使沈敏娟、蒙古国红十字会秘书长宝勒尔玛、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IFRC)东亚地区代表处主任奥嘉以及蒙古国紧急情况总局官员等出席仪式。
沈敏娟在致辞时强调,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坚持减缓和适应并重,在做好本国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南南合作,尽己所能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务实支持。
“去年我们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蒙代表处成功实施了全球发展与南南合作基金在蒙首个项目,向蒙方捐赠森林消防器材,提升消防能力建设。今天启动的项目紧随其后,成为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在蒙开展的第二个项目。” 沈敏娟表示,相信该项目一定会顺利实施,成为中国南南基金打造的气候变化适应性旗舰项目,提升蒙古国民生福祉,更好实现可持续发展。
宝勒尔玛表示,气候变化正在深刻影响蒙古国社会各个层面,尤其对以畜牧业为主要经济支柱的牧民群体而言,其带来的各类自然灾害无疑加剧了生活压力,严重威胁着他们的生计与生存环境。在此背景下,今天启动的这一重要项目为蒙古国提供了一个宝贵机遇,有助于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过程中提升民众的适应能力,增强社会韧性,切实缓解日益加剧的脆弱性。感谢中方多年来为蒙方提供切实可行的人道主义援助,在自然灾害应对、抗击极端天气、保障牧民基本生活等方面给予了有力支持。
据蒙古国紧急情况总局介绍,2015年至2024年期间,蒙古国各类灾害发生频率较前十年增长26%。其中,突发性暴雨和洪水的发生次数增加3.4倍,暴风雪和沙尘暴天气也增长2倍。尤其是在2023年至2024年期间,蒙古国牲畜损失超过800万头(只),给众多牧民带来了沉重打击。此外,在过去80多年中,蒙古国平均气温上升约2.46摄氏度,高于全球平均气温上升速度,而且年降水量减少8%,总土地面积的76.9%遭受到不同程度的荒漠化。
奥嘉诚挚感谢中方的大力支持与坚定承诺。她表示,此次是IFRC、中国政府和蒙古国红十字会在气候变化适应领域的首次合作。这一时刻不仅标志着为期两年合作倡议的正式启动,也成为推动当地社会增强韧性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多边合作重要里程碑。该项目聚焦于具体可行的应对措施,以减轻未来气候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与恢复成本,切实保护脆弱的牧民群体。这份援助不仅意义重大,而且及时有力。
据了解,上述项目是南南基金在东北亚地区首个气候变化适应性项目,中方将同IFRC和蒙古国红十字会共同提升蒙古国早期预警能力、牧民气候变化适应能力,并为蒙政府提供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