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Will Ultra-Long Bonds Help Beijing Capitalize Its "New Productive Forces"?
中文摘要:美国亚洲协会中国经济研究员Christopher Vassallo和ChinaVest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Wallace Mathai-Davis在《超长期债券会帮助中国利用其新质生产力吗?》一文中表示,过去14个月,中国政府发行了超长期特别国债,旨在增加融资渠道。这些债券的特殊之处在于,与普通政府债券不同,它们专门用于技术创新、食品安全和能源安全等战略性、非市场化的优先事项。它们的“超长”特性解决了资金缺口问题。
2024年,中国发行1万亿元超长期债券,期限从20年到50年不等;2025年将再发行1.3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今年第一批3000亿元超长期债券于4月份发行,与2024年同类债券相比,规模更大,发行时间也更早。将超长期债券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巨大资金需求挂钩,是中国政府利用国内对长期主权债券需求旺盛的方式。
与中国股票市场由散户驱动不同,债券市场由大型且专业的共同基金组成。共同基金高达68%的人民币资产被配置到固定收益产品中,这提供了充足的“耐心资本”,可以被引导进受青睐的项目中。中国政府能以有吸引力的条件利用债券市场,获得发展新质生产力所需的资本。
但作者也指出,利用超长期债券将投资从住房和消费等领域重新配置到新质生产力领域有风险。首先,受青睐行业的新资金可能会分配给失败的企业;第二,地方官员分配新资金的方式可能未体现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初衷。(编译:潘立华、秦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