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Still in the Game: Why Australia’s Business Future Still Includes Beijing
中文摘要:澳大利亚国际事务研究所(AIIA)发表了由悉尼科技大学澳中关系研究院院长罗震(James Laurenceson)等撰写的题为《仍在博弈:为何澳大利亚商业的未来仍然需要中国》的文章。文章称,对于所谓“后疫情时代中国经济已‘见顶’(‘peak China’)或‘不再适合投资’(‘not fit for purpose’)”的说法,澳大利亚贸易部长唐·法瑞尔(Don Farrell)嗤之以鼻。对于澳中经济关系将因地缘政治分歧而不可持续的观点,法瑞尔同样不予认同。法瑞尔明确表示:“我们不想减少与中国的贸易往来,我们希望增加与中国的贸易往来。”6月5日,中国澳大利亚商会(AustCham China)在北京发布的《2025年中澳企业经贸合作现状与展望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有力支持了法瑞尔的立场。
《报告》显示,尽管全球形势瞬息万变,但澳大利亚企业仍对中国的经济潜力保持信心。仅有4%的受访企业表示过去一年出现亏损。此外,超过半数的受访企业表示,自2022年澳中关系改善以来,其在华经商环境有所改善,这体现了企业对阿尔巴尼斯政府(Albanese Government)外交政策的认可。
然而,该报告也揭示了澳大利亚吸引外资环境存在的问题。多达93%的受访企业认为,澳大利亚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FIRB)的指导方针和审批要求缺乏透明度。澳大利亚统计局(ABS)近期数据显示,自2021年以来,中国在澳大利亚的投资存量下降了20%。问题不仅仅在于投资额度的减少。外国投资往往能带来先进的技术、人才以及成熟高效的供应链。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已成为各自行业的全球领军者。换句话说,美国或日本投资者有时无法完全替代中国投资者所能带来的特定价值。
总之,澳大利亚的经济转型不可能通过向内收缩取得成功。成功的关键在于澳大利亚能够向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最具活力的经济体学习,并建立既符合自身国家利益、经济优先事项,又契合其价值观的伙伴关系。(编译:秦川、江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