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中德生态园解开园区“绿色增长方程式”

©原创   2025-07-11 11:45   马悦然

新华社法兰克福分社记者 马悦然

位于青岛自贸片区的中德生态园(以下简称“园区”),作为中德政府间首个生态合作示范项目,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发展路径,逐步破解园区“绿色增长方程式”,形成了生态优先、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可持续发展新样板。

近年来,该园区在低碳城市、智能制造、绿色建筑等领域取得一系列突破,荣获20余项国家级奖项,包括全球可持续城市与人居环境奖、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被誉为“中德双边合作园区的典范”,其发展经验不仅为国内工业园区改造提供了范本,也成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绿色园区建设的高标准参考。

近日于德国斯图加特举办的“第二届中欧企业ESG最佳案例大会”上,青岛中德生态园获“零碳园区最佳案例”荣誉,向欧洲社会充分展现中国园区在ESG领域的积极实践。

生态优先:构建可持续发展底色

中德生态园于2010年7月在中德两国总理见证下签约,2011年12月开工奠基,2013年7月启动建设。园区借鉴德国弗莱堡等国际先进生态城市经验,设立40项生态指标,获德国TÜV NORD权威认证,被认为“代表国际生态园区一流水平”。

园区中央商务区与中德未来城组团先后获得DGNB金奖与铂金预认证,形成46项绿色规划体系。园区还修复山体、水体近80万平方米,建设3平方公里海绵城市,节约型绿地建设率超80%。

在绿色建筑方面,园区推广德国被动房技术(不需要使用传统建筑的空调和暖气设备,依靠自身优越的保温性能及气密性,从建筑技术层面利用太阳、照明、人体、电器散热等所有自然得热方式,来实现恒温、恒湿、恒氧、以及空气净化)累计建设117万平方米,预计年减碳2.67万吨。其《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被纳入国家标准体系,并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进行成果展示。

图为中德生态园“会呼吸”的被动房

2022年建成的中德生态园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示范项目能源综合利用率达85%,可再生能源渗透率实现100%,展示出园区在低碳能源利用方面的集成创新能力。

绿色制造: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作为绿色转型的承载平台,园区严格执行“三不要”项目准入机制:无核心竞争力不要、不符合生态指标不要、非绿色产业不要。目前已初步形成集成电路、智能制造、基因科技三大主导产业体系。

在产业生态构建方面,园区组建“中德工业4.0产业联盟”,与西门子、博世、海尔等企业深度合作,推动绿色制造转型升级。企业入驻需满足清洁生产审核通过率100%、工业余能回收率50%以上等多项绿色指标。

在绿色工厂建设方面,成效显著。以海尔中央空调互联工厂为例,年发电量超260万度,碳减排2200吨。通过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和多项节能改造措施,实现能源综合利用率超80%,碳排放年减少6500吨。

目前,园区已有3家互联工厂入选世界经济论坛“灯塔工厂”名单,占山东省总数的60%。其自主打造的Cosmoplat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布了首个智能制造“中国方案”,推动工业效率大幅提升。

宜居宜业:打造绿色生活样板区

中德生态园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绿色发展成果惠及居民,探索低碳社区建设。中德未来城打造82万平方米“零碳试验区”,实现100%使用绿建三星标准和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光伏发电、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全面应用,每年可减少碳排放4.5万吨。

园区森林覆盖率达38%,人均公园绿地36平方米。黑灰水循环系统、真空垃圾收集系统等设施构建起高效环保的生活基础设施,打造“无废园区”。

在生态保护方面,园区预留约1500米宽生态廊道,构建起涵养湿地、保护鸟类栖息的自然系统。河洛埠公园引入“昆虫旅馆”“鸟类喂食器”等生态装置,形成绿色教育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的公共空间。

园区中的福莱社区集中安置项目荣获绿色建筑二星标识,被誉为全国建设标准最高、体量最大的安置房项目。调研显示,98%的居民支持村庄改造,居民知情权和参与权得到有效保障。

园区通过智慧运营平台推动精细化管理,构建邻里、教育、交通等九大社区场景,打造5至10分钟生活圈,推动“三区共建共享”一体化发展模式,倡导绿色出行、社区参与和生态文化认同。

中德合作打造绿色发展“试验田”

作为中国与德国政府间首个生态合作示范项目,园区将德国在低碳技术、绿色标准、城市规划等方面的先进经验,与中国在政策支持、要素配置、工程能力等优势有效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应本土国情、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德双向赋能”路径,成为中德双边合作由传统经贸向绿色发展转型的前沿窗口。

园区也成为国家生态文明战略、双碳目标与自贸区改革探索的综合承载平台。在绿色建筑标准、低碳社区试点、能碳数据平台建设等方面,持续形成可量化、可推广的治理机制与技术路径,为全国各类园区绿色转型提供借鉴。其建设经验被纳入《国家生态园区建设导则》等政策文件,并作为“一带一路”绿色园区国际培训的重点案例,服务于亚非拉多国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

“生态+产业+社区”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不仅打破了传统园区功能单一、空间割裂的发展瓶颈,也为绿色园区如何实现“从生态示范到社会示范”的跃升,提供了现实样本。园区以人为核心、以制度为支撑、以生态为基底,实现了城市规划、产业布局、公共服务、社区治理等多元要素的融合协同,为全球新型城市化探索出一条多赢路径。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与城市可持续转型的关键期,中德生态园作为中德两国合作的典范,正不断从“生态园”迈向“未来城”。其持续积累的经验正在成为中国新型工业化、绿色城镇化与国际合作战略交汇处的重要支点,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绿色篇章,提供了生动注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