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日内瓦7月10日电(记者陈俊侠 王其冰)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2025年“人工智能造福人类全球峰会”期间,一场以“人工智能赋能心理健康”为题、聚焦全球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特别分论坛9日成功举办。
本次论坛由中国民间慈善家陈行甲在瑞士发起成立的国际健康慈善协会(IHCA)与国际电信联盟(ITU)联合主办,旨在探索人工智能在应对全球日益严峻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危机中的创新解决方案。
与会人士认为,全球正面临一场严峻的心理健康危机,近10亿人受不同形式的心理健康问题困扰,青少年群体尤为严重。他们同时指出,人工智能技术的崛起为破解这一困境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大规模、低成本、个性化的心理支持和干预成为可能,有望弥合巨大的服务鸿沟,而中国智慧与实践也提供了丰富的解决方案。
让人工智能在卫生健康领域发挥更大作用是本届人工智能造福人类全球峰会的主要议题之一。峰会联合创始人弗雷德里克·维尔纳在致辞时表示,多年来人们一直致力于让人工智能造福人类,而健康领域一直是最具潜力、最有应用前景的领域。他说:“我们每天都会遇到各种极具潜力的健康应用程序,这可能是我工作中最鼓舞人心的部分之一。”
世界卫生组织前总干事陈冯富珍通过视频讲话指出,此次论坛的主题——人工智能赋能心理健康——尤其鼓舞人心且恰逢其时。她说:“随着全球心理健康挑战持续升级,利用人工智能将为我们带来强大的工具,实现早期干预、改进诊断并扩大医疗服务的可及性。通过技术创新来重视心理健康,与实现健康公平的全球当务之急完美契合,并凸显了将这些解决方案纳入全球卫生框架的迫切需要。”
世界卫生组织心理健康专家肯·卡斯韦尔在发言时表示,在世界各地,心理健康治疗方面存在巨大缺口,患有精神健康问题的人很多但没有足够的心理学家和精神科医生来治疗他们。他解释说,人工智能在医疗服务提供、聊天机器人、药物研发和病症早期识别方面都在不断进步,提供越来越多的解决方案。
国际健康慈善协会现任会长陈昶羽强调,此次论坛呼应了2024年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55届会议上中国代表80国所做的人工智能赋能儿童权利保护的共同发言,标志着中国民间公益力量在全球卫生治理领域迈出了坚实一步。他说,本次论坛在人工智能造福全人类的全球议程中为保护下一代心理健康凝聚了共识,擘画了行动路线图,具有重要意义。
经过一天的高强度思想碰撞,论坛在闭幕式上发布了《人工智能赋能下一代全球集体行动倡议》。该倡议代表与会各方向全球发出三项呼吁:一,坚守“儿童优先”原则,让人工智能成为守护儿童成长的“向善之盾”;二,倡导“公平普惠”的全球协作,呼吁科技公司、研究机构和非政府组织打破壁垒,通过开源模式共建全球知识库;三,构建“和而不同”的治理框架,在联合国框架下加强国际对话与合作,发展一个开放、包容、安全、负责任的“科技向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