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中国品牌正影响东南亚青年文化

2025-07-15 15:19   参考消息网   参考消息网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7月12日刊发新加坡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研究员伊莎贝尔·蔡撰写的文章,题为《中国品牌如何用软实力在东南亚发挥影响》,编译如下:

几年前,销售低价冰淇淋和饮品的中国连锁品牌蜜雪冰城在东南亚遍地开花。如今,蜜雪冰城的全球门店数量甚至超过了星巴克和麦当劳等国际餐饮巨头。

在东南亚崭露头角的中国连锁品牌并非只有蜜雪冰城。过去五年,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等东南亚主要市场,中国超市和食品商店数量显著增加。

2010年,东南亚地区从中国进口的食品占其食品进口总量的8.5%;到2020年,这一比例已上升至10.9%。2010年至2022年间,从中国进口食品份额增幅最大的是泰国(5.1个百分点)、菲律宾(4个百分点)和新加坡(1.8个百分点)。

食品贸易增长的部分原因在于2002年中国与东盟签署的《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及后来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中针对产品和服务(包括农产品)的优惠税率。中国企业利用上述协议,瞄准了这些庞大的市场。例如,尽管菲律宾与中国双边关系紧张,但中国产品和流行趋势日益受到菲律宾年轻人的追捧。

包装标签以及中国餐饮连锁店也加强了中国品牌的存在感。根据新加坡墨腾创投公司的一份报告,60多个中国餐饮品牌已在东南亚开设了超过6100家门店。这种扩张反映出中国餐饮行业内部的激烈竞争,由此推动许多连锁品牌出海寻找机会。据报道,在按门店数量排名的全球前100家餐饮连锁品牌中,中国品牌占了54家,其中许多品牌在东南亚设有分店。

这些连锁品牌通常集中在华人社区或与中国文化有着深厚历史渊源的地区——尤其是在新加坡。

软实力研究通常强调文化在塑造价值观方面的作用,其影响在城市和都市景观的变迁中显而易见,但食物作为一种文化传播的载体却经常被忽视。如今,无处不在、印满汉字、既便宜又美味的小吃正在塑造着东南亚的青年文化,正如西方饮食文化在中国改革开放时期对其产生的影响一样。

在中国国内及其邻国,一场旨在通过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来推进中国利益并抗衡西方文化影响的广泛战略显然已经启动。

与值得信赖的中国品牌的频繁接触,改善了东南亚年轻人对中国的印象,形成了一种非刻意的反向“来源国效应”:消费者并非出于对某个国家的良好印象而选择来自该国的特定产品,而是优质产品提升了消费者对该国的印象。

对中国有利的是,这些品牌本身也采取了积极措施来赢得消费者的心。此外,这些品牌不仅努力吸引该地区庞大的华人社区,而且还试图融入它们进入的当地环境。

当前的趋势已然表明,随着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一体化的加深,食品贸易也会持续增长。当越来越多东南亚年轻人接触中国元素——从歌曲和社交平台到影视剧和游戏——并浸润在日益浓厚的“中国氛围”中,他们对中国的熟悉感也随之加深。东南亚人必将在街头看到更多的中国连锁品牌。(来源:参考消息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