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一带一路”农业合作研讨会在新疆石河子举行

©原创   2025-07-18 19:49   胡冰川

7月16日至18日,由中国国外农业经济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石河子大学主办,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兵团)乡村振兴研究中心、石河子大学棉花经济研究中心承办的2025年“一带一路”农业合作研讨会(以下简称“研讨会”)在新疆石河子市石河子大学举行。

图片1.png

本次研讨会吸引了来自全国4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100余名农业经济领域专家学者及研究生参会。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农业合作过程中涌现出的新思路、新问题以及新范式,对共建“一带一路”农业合作前沿的现实和理论问题展开广泛且深入的探讨,为共建国家农业互利共赢注入新动能。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持续扩大农业对外开放,与共建国家走出一条繁荣致富的进阶之路。中国国外农业经济研究会副会长、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张永强在致辞时表示,“一带一路”农业合作对共建国家实现互利共赢至关重要,本次研讨会旨在推动政策协同、科技赋能、市场融合和可持续发展,为“一带一路”农业合作贡献智慧和力量。

据农业农村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办公室主任耿大立介绍,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间农产品贸易持续扩大,农业投资稳中有进,建立了覆盖广泛的农业合作机制。他认为,未来,“一带一路”农业合作应坚持内外联动,推动农业跨境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标准“软联通”、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

江西财经大学、兵团特聘专家教授周应恒详细介绍了日本乡村振兴的探索实践,总结出政府引导、分类施策、完善设施、打造特色等经验,可为共建国家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借鉴。

在国家粮油安全方面,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张雨指出,当前我国口粮安全有保障但食用油对外依存度高,新疆在发展油料产业具有明显优势,应依托新疆资源禀赋,通过规划优化、政策扶持、科技赋能,推动花生产业高质量发展,建立国家油料作物安全屏障。

英国约克大学商业与社会学院教授贾甫从供应链管理与可持续发展视角分析实物流、信息流、资源流在农业食品系统供需运转的机理,指出农业供应链管理需适应动态变化与多方协作,提升农业产业体系韧性。

《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阿斯塔纳宣言》中提到,各方愿深挖农业合作潜力,促进农业领域投资、产业和农产品贸易合作。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常伟认为,中国与中亚五国在农业方面具有深度合作基础。他提出运用双边多边机制、建设农业生产体系、建设农产品加工体系、加大投资深化合作、共建农业生产技术体系等五点建议,为推动中国与中亚农业深度合作提供了具体路径。

此外,本次研讨会设“农产品市场与贸易”“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经济发展前沿”及“丝路新耕・乡村振兴研究生论坛”四个专题分会场,35位学者围绕细分领域展开研讨,围绕数字农业、跨境电商、生态农业等前沿议题,形成多项富有建设性的观点。

在期刊对话环节,多家核心期刊主编与青年学者面对面,就刊物选稿用稿标准、成果发表要求等议题,详解采用标准与写作技巧,助力提升学术成果转化能力。(胡冰川)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