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智库:金砖国家影响力与日俱增

©原创   2025-07-25 10:10   美国大西洋理事会

美国大西洋理事会地缘经济中心助理主任巴特·皮亚塞基(Bart Piasecki)在题为《建设金砖国家》的文章中指出,2009年6月16日,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举行会议,正式成立旨在协调全球经济治理的机制。一年后,南非加入,形成了如今著名的金砖国家(BRICS)。该机制成立的主要驱动力在于抗衡七国集团(G7),并倡导一种不同的全球经济治理愿景。

金砖国家主要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等机构的治理机制表示不满,认为新兴市场国家在这两大机构中未能获得与其经济地位相称的代表性和发言权。金砖国家公开批评美元在全球贸易中的主导地位,并质疑与气候变化、性别平等相关的政策存在不公。

成立初期,金砖国家并未受到足够重视。2010年,金砖国家经济体量仅占全球的18%左右,相对于七国集团的议价能力微乎其微。此外,金砖国家难以系统性地提出具体改革方案,其反对声音常被视为抱怨而非建设性的替代方案或愿景。

然而,金砖国家的关切并非空穴来风,其根源在于IMF和世界银行主要决策机构中长期存在的代表性问题。在首次峰会举办时,金砖国家仅拥有IMF约10%的份额,远未反映其真实的经济规模和日益增长的影响力。金砖国家(尤其是中国)长期主张IMF应根据既定公式进行份额全面审查,强调其经济增长速度远超许多发达国家。但这些努力一直受到西方的阻挠。

时至今日,形势已大不相同。金砖国家的崛起无可辩驳,其成员国数量持续增加,使其成为几乎所有新兴市场国家的重要平台。仅以创始成员国在全球生产总值、能源资源和人口中的占比衡量,金砖国家已几乎超越西方。

作者特别指出,稀土元素对现代经济至关重要,是智能手机、电动汽车、风力涡轮机及军事系统等高科技产品的关键组成部分。随着全球向清洁能源和数字化转型,稀土需求持续增长,成为经济竞争力和国家安全的基石,而金砖国家主导着稀土供应链。更重要的是,金砖国家已逐渐发展为一个更具凝聚力和战略性的集团,对全球经济改革提出了更清晰的愿景。通过峰会机制和技术对话,成员国基于在西方主导机构中共同经历的代表性不足问题,逐步形成了对共同利益的共识。

当前,金砖国家正积极推动“去美元化”,提出建立金砖国家支付系统的构想,以促进组织内部及与伙伴国家间的贸易。该组织还在通过金砖国家支付系统(BRICS Pay)、金砖国家清算系统(BRICS Clear)和“金砖之桥”(BRICS Bridge)等举措,构建独立的金融结算基础设施。此外,通过强化新开发银行(NDB)和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安排(CRA),金砖国家正在推广IMF和世界银行的替代方案,重点在于扩大成员国范围及增加本币贷款。

然而,从提出方案到有效实施仍有漫漫长路。特朗普威胁对任何支持金砖国家反美政策的国家加征10%关税,更增添了外部阻力。尽管如此,金砖国家如今的经济实力空前强大。该组织可凭借此势头,在即将于今年11月在南非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峰会上争取更大的影响力。(编译:潘立华、秦川)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