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7月28日播发题为《中国经济反弹带有鲜明“酷元素”》的文章,作者为富达国际首席投资组合经理王陶沙。文章编译如下:
今年以来,有关中国科技和商业发展的新闻铺天盖地,这些消息的论调各不相同,但贯穿其中的是一种日益凸显的“酷元素”。
今年早些时候,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深度求索以其高性能、高性价比的R1推理模型震惊世界,引发了一场关于谁将主导人工智能竞赛的激烈讨论。
接着来到5月初,美中关系紧张、关税税率上升一度阻碍了贸易。但到了夏季,两大经济体间的贸易关系转向缓和。
资本市场作出积极反应,截至7月25日,明晟中国指数今年已上涨约25%,超过明晟全球市场指数的12%和标准普尔500指数的9%。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强劲表现不仅受到商业周期的推动,还受到一种根植于创新、合作和青年文化的吸引力的推动,这表明中国的下一个增长周期可能与以往大不相同。
中国在电动汽车行业占据主导地位的过程,正是其从低成本模仿者转变为全球创新者的缩影。
中国电动汽车巨头比亚迪最初是一家电池制造商。但经过约十年的发展,得益于受官方支持的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比亚迪的全球销量已超越特斯拉。跟现在的很多中国产电动汽车一样,比亚迪推出的车型兼具创新配置和时尚设计,而这些特质过去通常被与美国车企联系在一起。
除了产品创新,中国企业也是新商业模式和销售策略的试验者。举例来说,由中国电商企业首创的直播带货模式已经被亚马逊、YouTube甚至沃尔玛在美国采用,旨在吸引年轻消费者。
新的商业模式也来自中国玩具制造商泡泡玛特等“新玩家”。这家公司以“盲盒”形式出售潮流玩具,密封的盒子里隐藏着随机款式的“拉布布”玩偶。这些玩偶已被许多名人网红挂在奢侈品牌包袋上作为装饰。
通过不确定性带来的兴奋感,“盲盒”策略在海外市场创造了巨大需求。2024年,泡泡玛特的海外业务营收占比近40%,预计2025年上半年溢利同比增长不低于350%。
知识产权争议曾长期困扰中国的贸易关系。但如今,中国正对开源合作敞开怀抱,这可能标志着一个深刻的转变。
深度求索的R1模型就是这一策略的典范。该模型采用了宽松的MIT开源许可协议,允许大规模商用,在全球范围内推动了无数衍生模型的诞生。这种开放性有助建立开发者忠诚度、影响人工智能标准制定,并规避潜在的地缘政治摩擦。
这种转变源自对发展科学实力的重视。据英国《自然》周刊报道,2024年中国作者在相关领域高质量期刊上发表论文的份额继续领先全球。此外,中国在论文方面的优势也延伸到了半导体设计和制造领域,人们过去通常认为美国在这些领域占据优势。
创新和开放合作可能重塑中国的全球身份。重要的是,与房地产、基础设施和产能投资等传统经济引擎相比,这些新的元素可能推动中国的经济增长更加均衡、更具差异性,从而弱化其周期性。
中国已经不仅仅是“世界工厂”,它正日益成为引发文化共鸣的创新源泉。正如美国过去几十年的成就所表明的那样,任何人都不应低估“酷”的价值。(来源:参考消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