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无为昆山镇:景茶共舞绘新篇 美丽乡村入画来

2025-08-05 17:48   无为市委宣传部  

晨光熹微,三公山巅云海翻腾,一轮红日跃出,将漫山杜鹃染上金辉,也照亮了山腰连绵起伏的翠绿茶园与山脚下错落有致的白墙黛瓦。安徽芜湖无为市昆山镇,这座枕山栖水的皖南小镇,正以盘活土地资源为基石,精心擘画三公山生态旅游与昆山白茶产业比翼齐飞的蓝图,全力描绘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新画卷。

景村融合:三公山的魅力绽放

巍峨俊秀的三公山,是昆山镇珍贵的生态宝藏。镇党委政府深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举全镇之力将其打造为驱动发展的核心引擎。

筑基塑形,提升承载力:克服山区建设难题,高效利用盘整出的集体建设用地,建成生态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登山步道、观景平台及配套环保公厕。环山景观公路的贯通,不仅优化了游客体验,更将散落的村落、茶园与核心景区紧密串联。

引爆亮点,锻造吸引力:通过科学抚育和品种优化,打造极具震撼力的“杜鹃花海”春季盛景。每年四月,吸引长三角乃至全国游客纷至沓来,摄影采风、徒步赏花,成为春季旅游市场的爆点。精细化运营观日出体验,完善山顶安全设施及夜间照明,“登顶追日”成为极具号召力的网红打卡项目,有效带动了清晨客流和山顶消费。

联动共生,共享发展:景区绝非孤岛,镇政府强力引导周边村庄深度融入产业链。优先吸纳三公、双河等村村民在景区从事导游、保洁、安保、服务等工作,实现家门口就业。

通过政策扶持与专业引导,盘活闲置农房资源。双河村“竹溪里”、“小岩民宿”等一批精品民宿集群应运而生,提供“观山景、品茶香”的特色旅居体验。

鼓励农家饭店推出本地特色菜品,发展茶园采摘、茶艺体验、农事体验等项目,延长游客停留时间,丰富旅游内涵。景区年接待游客量稳步攀升,带动周边居民增收致富,真正实现了“景在村中,村在景里”。

茶旅共舞:昆山白茶品牌腾飞

昆山白茶,这片土地孕育的绿色瑰宝,与三公山旅游相互赋能,奏响产业融合的强音。

品质筑基,品牌扬名:立足核心产区优势,制定并推广白茶种植、加工地方标准,推动绿色、有机认证全覆盖。利用土地整合建设的现代化茶厂,引进先进设备,提升加工工艺和产品附加值。“石婆洼”、“三公山”、“碧云锦”等多个白茶品牌崛起,其中“石婆洼”品牌白茶在第二届安徽斗茶会上荣获特别金奖。

深度体验,茶旅融合:将“茶”元素深度植入旅游全链条。在景区及环线精心设计茶园观光步道,游客可漫步翠绿茶垄,呼吸沁人茶香,感受茶园生态之美。

建设三公山白茶文化展厅,展示传统制茶工艺,提供采茶、手工炒制、专业品鉴等沉浸式体验。策划“白茶采摘节”、“杜鹃花海大型真人表演秀”等主题活动,将茶叶销售自然融入旅游过程,“茶浓花香,梦里昆山”的品牌印象深入人心。

美丽乡村:宜居宜业宜游的底色

优美的乡村环境,是吸引人、留住人的基础,更是产业兴旺、生活幸福的载体。昆山镇坚持规划引领、全域提升。

规划先行,特色彰显:摒弃“千村一面”,立足各村资源禀赋精准定位:双河村依托茶山与景区,定位“茶韵旅居”,统一风貌整治,营造素雅意境;田蒲村深挖水乡底蕴,疏浚河道,再现“小桥流水”画卷。村庄规划与景区规划、产业布局无缝衔接。

环境革命,颜值蝶变:全镇打响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全面消除旱厕、实现污水集中处理全覆盖、建立高效垃圾分类收运体系、村道全面硬化绿化亮化。曾经的卫生死角变身小公园、健身广场,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幸福感与自豪感显著提升。

服务共享,便利升级:整合利用村内闲置空间,完善村级为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卫生室、生态公厕等公共设施,让村民和游客共享便捷优质的公共服务,提升生活品质和旅游体验。

昆山振兴:沃野织锦,未来可期

从三公山顶喷薄的朝阳与绚烂花海,到杯中沉浮的“昆山云雾白”氤氲茶香,再到粉墙黛瓦间流淌的浓浓乡愁,昆山镇的振兴之路,始于对每一寸土地的珍惜与唤醒。通过盘活沉睡资源、优化空间布局,为景区腾挪空间,为产业筑牢根基,为乡村注入活力。当荒山变景区、茶叶成金叶、老宅焕新颜、村庄入画来,昆山镇正以土地为纸,以生态为墨,以产业为笔,奋力书写“绿水青山”通向“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周文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