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矿企在印尼积极推动属地化ESG建设

©原创   2025-08-19 09:57   叶平凡

新华社雅加达分社记者 叶平凡

作为当前中资企业出海的一大热门目的地,印尼国土面积广袤,矿产资源丰富,是全球为数不多的庞大单一市场和东南亚最大的经济体。近年来印尼镍矿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的海外投资者均来自中国,格林美、华友等中印尼优秀企业在印尼推进属地化ESG(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建设,为全球南方合作共建发展注入了动能。

格林美:把绿色环保刻进企业基因

中国企业格林美主营城市矿山开采和新能源材料制造,在印尼莫罗瓦利工业园投资约40亿美元建设青美邦园区,利用湿法冶炼(HPAL)技术,建成印尼首个从电池中间材料氢氧化镍钴(MHP)到正极材料的全产业链项目,2024年营业收入超过45亿美元,整个园区员工人数超1万人。

格林美创始人许开华曾说过,格林美是基于一个绿色梦想成立的,企业基业就是绿色的。印尼青美邦园区坚守“不环保,不生产”的环境理念,遵守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循环利用的三个环境管理原则,引进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最先进HPAL技术、全球最大的1168m³的反应器,实现智能控制、数字化生产,通过绿色设计清洁生产、回收减排。

源于对绿色环保的重视,格林美组建了专门的园区环境监控部门和环保管理组织架构,基本由本地员工组成,每位成员都经过系统培训,并拥有从业能力资格证,掌握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应对复杂的环境管理挑战。

作为一家冶炼企业,格林美不仅视环保为一项例行的行政工作,更将其视为履行社会责任的核心之一,迄今已经为园区环保事业投入超5亿元,包括废气、废水治理设施、尾矿填埋场建设、环保设施定期维保、第三方公司检测、环保教育培训等。

格林美和国际合作伙伴正在投资建设的印尼IGIP工业园更是将绿色发展理念放在核心位置,运用海绵城市、生物净化理念,打造全球独创的镍资源新能源产业链及循环经济产业绿色园区,不仅年产值157亿美元、解决就业8.8万人,园区内还建设了湿地水库保护中心,环境友好材料使用率达70%,废物回收利用率100%,每年减少碳排放300万吨。

在高耗能、高污染的冶炼行业,出于对环保事业、绿色发展的重视,格林美于2023年获得ISO14001体系证书,标志其在环境管理方面达到国际标准,同时,公司在印尼也获得完备的环保手续,并成为印尼政府着力推广的优秀行业范例,为在当地可持续经营提供了重要保障。 

华友:公司国际化与社区发展实现共赢

总部位于浙江桐乡的华友控股成立于1994年,构建了镍钴铜磷锂资源、有色冶炼、前驱体、正极材料、锂电铜箔的锂电材料一体化产业链和循环回收产业生态,锂电前驱和正极材料、钴新材料产量均为全球第一,锂钴镍供应链自给率保持全球领先。

华友董事长陈雪华说:“不管在哪里投资,都要为当地经济社会做贡献。”为此,华友首先在公司内部设立了ESG治理架构,董事会和战略委员会作为决策层,ESG与可持续发展管理委员会作为管理层,ESG与可持续发展专业小组作为执行层,推进公司各项ESG战略制定及落实。

华友认为,中企在海外发展,企业、政府、社区是一个三方互动关系;企业落地需要得到政府批准,但产业政策是动态变化的;而企业和社区则是永远的邻居,双方关系相对稳定,社会的认可、社区关系的和谐,对稳定的营商环境同样重要;三方共赢,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华友的社区发展项目秉持“五性”原则,即系统性,制定社区发展规划,并与国家、地方和本地社区发展战略保持一致;持续性,实施的社区项目要有可持续性,注重造血能力,减少对企业过度依赖;参与性,调动社区参与项目,提升内生动力;赋能性,重点策划社区生机项目,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共创性,积极与政府、多边机构、非政府合作伙伴合作,发挥杠杆效应、乘法效应。

在刚果金,华友投入425万美元,支持项目周边村落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当地硬件水平;基于社区需求,开展赋能培训,提升当地居民升级水平;与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合作,引入100万人民币的国际微笑儿童供餐项目,以补充传统基建援建项目在软实力影响力上的欠缺,提升社区项目的情绪温度,确保项目可持续性。

在印尼,华友携手UNGC和其他合作伙伴于2025年5月25日在雅加达举办的“首届全球企业共建高质量“一带一路”峰会上正式推出中国—印尼社区可持续发展行动网络,通过搭建这个多方协作与对话交流的平台,打造包容性与可持续社区赋能良好实践,探索可持续生计解决方案,助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8月,华友与国际救助儿童会(Save the Children)合作,在印尼启动流动儿童教育赋能项目,标志着中国—印尼社区可持续发展行动网络已有具体项目落地。

印尼淡水河谷:将ESG从企业财务负担转化为竞争优势

来自巴西的淡水河谷公司是拉丁美洲市值最高的企业,也是世界头部矿业企业,全球最大铁矿石和镍供应商,1968年就扎根印尼设立了分公司,是印尼境内镍基产业链的先驱者。目前,印尼国企成为印尼淡水河谷两大股东之一,公司拥有大量镍矿资源,并与格林美、华友、青山等中资企业在镍矿冶炼上都有深度合作。

淡水河谷不仅在海外进行ESG本土化实践经验丰富,在处理ESG事项权责主体架构也非常清晰。实操层面,印尼淡水河谷认为,全球合规要求提供健全ESG结构,本地发展优先事项能提供在地实践指导,而作为一个国际化企业,要在两者间寻找平衡,因地制宜,切实推动在地社会可持续发展。

比如,淡水河谷的脱碳目标与全球各国实现零碳排放承诺一致,但同时也支持印尼的国家自主贡献(NDC)目标。另外,淡水河谷为全球范围内即将出台的重要法规做出充分合理的准备工作。Sustainalytics全面覆盖ESG关联风险(含人权、申诉机制、碳管理等),通过与该类机构协作,公司预判防范广泛的市场风险。

淡水河谷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履行ESG理念也大大提升了其竞争优势:企业前后投资10亿美元建设了3座水电站,供应转窑电炉工厂用电,在印尼同类型工厂中,碳排放量最低,带来税收假期、税收减免等多项激励;企业还向社区捐赠电力、维护周边水质,为周边社区提供淡水,综合渐进式复垦,修复流域,保护当地生物多样性;在Bahodopi 湿法冶炼项目中融入共治理念,从尾矿处理设施,到本地招聘及社区发展计划等治理方面均体现企业和社区双方的ESG要求,更好平衡商业利益、环境管理及社区福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