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知华讲堂网站8月12日刊登文章,题为《第二届拉美汉学家大会:从全球南方架设通往中国之桥》,文章作者是法比安·皮萨罗·阿尔科斯。文章编译如下:
7月31日至8月2日,智利首都圣地亚哥成为拉美中国研究的学术中枢。第二届拉美汉学家大会在这里召开,不仅汇聚了来自智利、秘鲁、墨西哥、厄瓜多尔、阿根廷、巴西等国的学者专家,更强化了该地区与中国在学术、文化及外交层面的思想联结。
对拉美而言,汉学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过去20年间,中国已成为很多拉美国家的首要贸易伙伴,更在基建投资和科技合作等领域扮演关键角色。然而,我们对这个国家政治体制及文化逻辑等的认知深度,与双方在经济层面的紧密联系并不相配。
在此背景下,拉美汉学面临双重挑战。结构性层面的挑战表现为学术体系缺位:仅少数高校设有专门的中国或亚洲研究中心。更关键的是,汉学尚未进入公共政策讨论场域,难以实质影响外交决策,相关决策往往受经济利益主导,忽视政治文化战略维度的深层考量。
另一重挑战在于区域性学术网络的薄弱。与欧美地区成熟的研究协会、定期出版物与可持续学术合作相比,拉美汉学研究长期处于单打独斗或国别割裂的状态。不过近年来,这一局面开始转变,在智利举行的大会正是这一变革的重要里程碑。
本届大会正是对这些挑战的积极回应。这场学术盛会聚集了中拉两地的学者、外交官和文化机构代表,促进了思想、经验和方法的交流,推动了跨越国界的对话。
本届大会尤其凸显了新生代汉学家的活力。他们多有在华留学经历,正致力于在自己的国家运用这些知识。他们的出席代表了本地区汉学发展的希望,但其未来仍将取决于制度支持、学术合作与政治意愿。
选择智利作为本届大会主办国并非偶然。这个国家始终走在拉美对华交往的前沿,今年两国将庆祝建交55周年。
简而言之,第二届拉美汉学家大会表明,拉美地区已形成致力于严谨的中国研究的学术共同体。(来源:参考消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