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智库“中国-全球南方项目”刊登了尼日利亚亚历克斯·埃克乌梅联邦大学气候变化与发展中心主任楚库梅里杰·奥凯雷克(Chukwumerije Okereke)的文章,题为《中非绿色贸易、清洁技术转让对持久伙伴关系至关重要》。文章指出,中国近期宣布将在埃及投资建设一个价值6.58亿美元的工业综合体,利用当地磷矿石生产磷酸,这将显著提升埃及的制造业水平。
6月29日,埃及石油与矿产资源部宣布,埃及多家企业与中国建筑集团及华东科技工程公司组成的联合体签署最终合同,计划在埃及新谷地省阿布塔图尔地区建设该磷酸生产综合体。该项目是中国落实上一届中非合作论坛承诺的具体举措,也将推动埃及实现从原材料出口向高附加值工业加工的转型,并对整个非洲的工业化进程产生积极影响。
文章认为,如果中国与更多非洲国家合作推进本地化制造,每个国家都可依托自身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产品,从而促进非洲内部贸易,使非洲逐步转向净出口地区。这一点在当前中国对53个非洲建交国全面实施零关税待遇的背景下尤为重要。中埃工业联合体因此可被视为非洲工业化道路上的一个试点案例。
非洲经济增长面临能源短缺的制约。中国已在马里、津巴布韦、布基纳法索和纳米比亚等国投资开发可再生能源项目,以缓解能源缺口。然而,鉴于非洲国家债务压力较大,中方需探索更可持续的合作模式,例如以股权投资形式与非方共建本地化的清洁技术制造和组装基地。
中国拥有全球80%以上的太阳能组件产能和过半的风电设备制造能力,技术储备与产业链优势突出;非洲则具备关键原材料、年轻人口和持续扩张的市场需求,双方互补性显著。这一合作尤其有助于非洲国家统筹发展大型公用事业规模项目和微电网技术,加快电网绿色转型并解决农村地区“最后一公里”用电难题。此类模式不仅将强化中非双方的竞争优势,也可为金砖国家合作提供新样板。
尽管中非合作论坛为双方关系提供了坚实的政治框架,但目前仍需一个高效的实施平台以充分释放合作潜力。“非洲绿色工业化倡议”(AGII)正是一个符合这一需求的机制。该倡议源于非洲、覆盖全大陆,具有跨党派支持和高度政治合法性。
中国已通过绿色贸易带动自身经济增长与发展,成为全球清洁技术制造领域的领军者。绿色自由贸易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显著,非洲领导人应把握这一机遇,充分开发本土可再生能源潜力,推动产业本地化、社会公平和绿色就业。
文章最后强调,中非双方都需展现坚定的政治意愿,将合作关系建立在务实成果而非空泛承诺之上。建议中非合作论坛秘书处与非洲绿色工业化倡议秘书处共同构建合作框架,推进联合投资,以实现双方在气候响应、贸易畅通和工业化进程中的共同目标。(编译:江明明、秦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