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9月24日电(丁正威)中国农业银行(以下简称“农行”)因农而生、伴农成长,始终传承发扬扎根一线、支农助农优良传统,优先保障县域政策资源供给,着力提升工作质效,不断做优做强“三农”和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在广袤田野上书写新时代的“三农”金融篇章。截至2025年6月末,农行县域贷款余额突破10万亿元,余额占境内贷款比重达40.9%。
金融惠农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农行深入推进惠农金融服务,助力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见实效。农户专属“惠农e贷”产品是农行服务乡村全面振兴和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截至2025年6月末,农行“惠农e贷”余额1.79万亿元,比年初增加2979亿元,增速19.9%,累计服务农户超1800万户。
在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一次突如其来的冰雹灾害,砸烂了苹果种植大户姜联合的果园。在他最无助的时候,农行客户经理主动上门,鼓励他别放弃,申请“惠农e贷”购买安装防雹网,和老天爷“叫叫板”。尝到甜头后,姜联合又将扩大后的400多亩果园全部覆盖防雹网。
图为在“惠农e贷”支持下,陕西延安苹果产业发展壮大、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在‘惠农e贷’助力下,我们苹果产业做大了,思路也打开了。”安塞区沿河湾镇人大主席张光红曾经是南沟村的驻村干部,他说:“南沟村搞农旅融合、做直播带货、办篝火晚会……两年时间,40多万游客走进南沟村,旅游收入超过3500万元。当初的穷山沟变成了‘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惠农e贷’是农行为广大农民量身打造的普惠型贷款产品,农户们亲切地称它为‘备用钱包’。”来自福建龙岩的农行长汀河田支行客户经理李文慰对这款产品了如指掌,他已在农行工作了40年,见证了技术进步为普惠金融带来的便利。“如今老乡们在手机上就能申请‘惠农e贷’,足不出户,随借随还,方便灵活。”
助农增收 坚定支持“三农”发展
为帮助广大农户增收增产,农行在服务粮食安全、支持富民产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等重点领域持续为各类涉农经营主体提供实惠、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截至2025年6月末,农行专属产品“粮农e贷”余额1401亿元,比年初增加429亿元;与农业农村部联合创新的“富民贷”产品贷款余额1241亿元,比年初增加300亿元。
来自黑龙江的北大荒集团建三江分公司七星农场农户石成祥,最初与农行结缘是因交不上土地租金,那时他从农行贷出了第一笔10万元资金。在农行持续的金融支持下,石成祥学种稻、试品种、买设备,逐步成为种粮大户。“种好地、多打粮、打好粮,一直是我的心愿。这些年,我一共从农行贷了930万元,向国家交售了1020万斤粮食。梦想一步步成真,每次转身,都有农行在旁边帮扶着。”石成祥感激地说。
“去年农行60万元贷款到账后,生产线开起来了,我带大家一起直播。不光卖枸杞,周边乡亲的农产品都可以在电商园里直播销售,一百多户乡亲不出村就能挣钱。”提到现在的经营状况,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祥祥家庭农场创办人王航弟喜悦中透着感慨。从最初5万元妇女创业贷款开启枸杞种植,到20万元“富民贷”解决收购、设备资金缺口,再到60万元贷款用于建设电商园生产线、拓展产品销路,农行的陪伴,改变的是王航弟从山沟沟走上致富路的逆袭人生。
图为祥祥家庭农场农户在工作
提振消费 创新激发城乡活力
提振消费是当前扩大内需、做大做强国内大循环的重中之重。农民丰收节既是促进城乡消费的“大卖场”,也是展示乡村全面振兴的“大平台”。在农业农村部等部门举办的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金秋消费季活动启动仪式上,农行发布了覆盖信贷、支付、积分、分期、理财等五大类专属惠农措施。
在线上,农行创新消费帮扶模式,建立了“农银商城”,依托农行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官方渠道,聚焦832个脱贫县和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为农户提供全流程、一体化的电商帮扶服务,使脱贫地区农产品稳步走向更广阔的消费市场。截至2025年6月末,“农银商城”交易额超7亿元,消费帮扶交易笔数超千万笔。
在乡村之外,农行也没忘记到城市打拼的“新市民”。围绕农民工出行、购物、就业需求,农行加大资源倾斜力度,上线12306购票优惠、“快手”“拼多多”等消费满减优惠活动,累计受益农民工近50万人。截至2025年6月末,农行累计服务“新市民”超过1.3亿人次。
为迎接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9月19日,农行联合中国经济信息社举办“倾听·助力·共富 与亿万农民同心共行 致敬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发布会”,邀请农户、企业代表和农业银行“三农”客户经理,分享新时代走向共同富裕的经历,沉浸式体验共富历程。
未来,农行将聚焦主责主业,深耕县域农村市场,以更坚实举措、更优质服务,不断书写“金融为民”新答卷,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