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阳区孟家湾乡:支部联建强堡垒 产业抱团促共富

2025-09-24 16:50   榆林日报   马露露

BB.jpg

孟家湾乡整齐排列的蔬菜大棚。刘嘉瑜 摄

9月15日,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孟家湾乡大圪堵村大漠淡水养殖基地,第一网淡水白对虾被捕捞上岸。这一成果不仅填补了榆阳区大漠淡水虾养殖的空白,成为孟家湾又一地域产业名片,是该乡以“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服务链”五链协同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孟家湾乡通过党建引领打破村域壁垒,构建产业发展示范带联合党支部,成立三大产业联盟,走出了一条“支部联建强堡垒、产业抱团促共富”的特色路径。

组织联建:聚起发展“共同体”

乡村振兴,组织先行。孟家湾乡创新构建“乡村联动”领导架构,由乡党委副书记兼任党支部书记,联建村党支部书记任副书记,村“两委”干部及“头雁”人才共同担任支部委员。这一架构有效整合了乡村两级骨干力量,成为驱动发展的“最强大脑”。

围绕产业需求,联合党支部下设伙场经济、设施蔬菜、生猪养殖三大产业发展联盟。支部委员根据各自优势与专长分工负责,分别领衔一个联盟,实现了能人资源的精准配置与高效整合。同时,推行“轮值书记”制,联建村党支部书记每季度轮流牵头,集中解决跨村发展难题。

目前,该乡通过配强联动班子、健全轮值制度、打造共享阵地,四个联建村成功从“各自为政”转变为紧密协作的“发展共同体”,凝聚起强大的发展合力。这种组织创新带来显著成效:联合党支部成立以来,累计化解矛盾纠纷47起,开展联合走访1200余次,解决民生问题200余项,群众满意度达98%。

产业联盟:筑牢增收“主阵地”

近日,走进孟家湾乡,千亩鱼塘泛光、日光温室菜绿、标准化猪舍整齐,三大产业集群的生机,源于三大产业联盟的协同发力。

设施蔬菜联盟以野目盖村为核心,建“种产销”全链条:43座日光温室、635个拱棚落地,配套加工仓储项目,在城区设“大漠蔬菜”销售点,打通田间到餐桌通道,带动棚均增收1.6万元。

生猪养殖联盟创“三统一”模式解难题:统一邀请专家授课培训、统一批量采购降饲料成本、统一建平台推送行情防疫信息。目前建成49座标准化猪场,年出栏生猪5万头,带动群众增收1000万元、村集体增收30万元。

伙场经济联盟激活农户“房前屋后”:推行“设施蔬菜+传统养殖+乡村旅游+X ”模式,蔬菜棚与养殖区相映,226户示范户户均增收1.5万元,“小庭院”变成“致富园”。

多元共治:绘就善治“新图景”

乡村振兴,既要“富口袋”,也要“优治理”。孟家湾乡以“党建引领+多元共治”织密治理网,同步抓文明乡风,让乡村建设有速度更有温度。

在波直汗村党群服务中心,“民事代办”窗口格外繁忙。代缴医保、代取快递,这些小事网格员都能代办。今年以来,通过“马上办、上门办、代着办、领着办”的“四办”工作法,已办理服务事项160余件。这是孟家湾乡“党建引领+多元共治”的一个缩影。

该乡还通过整合党员、网格员、村民代表力量,优化网格治理架构,组建跨村服务队,实现“村级事务联管、安全隐患联排、矛盾纠纷联调、应急事件联动”。更具特色的是“伙场说事”“六尺巷调解法”等基层经验,让矛盾化解在田间地头。

文明乡风建设同样有声有色。《联建村文明公约》统一了红白事简办标准,“追梦超市”积分管理激发村民参与热情,联村文艺队的50余场演出让乡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下一步,我们将整乡推广产业发展示范带联合党支部共建经验,构建产业联合型、强村带动型、生态增值型3个联合党支部,推动农村党建由纵向领导、垂直管理走向横向互联、区域整合,有效激活乡村振兴‘红色动能’。”孟家湾乡党委书记吴换柱说。(马露露)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