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国际事务研究所外交政策项目高级研究员江诗伦(Lauren Johnston)发表题为《坦桑尼亚与中国:中国-非洲政策信号、实质与建议》的文章称,坦桑尼亚与中国之间的经济和政治联系正持续加强,这一关系因坦桑尼亚在中国湖南省设立新的投资中心而进一步深化。
坦桑尼亚具有独特的政治经济历史,在与中国的合作中开创了多项非洲先例。该国是首个在中国湖南省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内设立官方投资中心的非洲国家,标志着中非合作不断走向深入。
文章研究了该投资中心及其背后的“湖南模式”,并回顾了中国与坦桑尼亚政治经济交往中的多个关键转折点,包括坦赞铁路的建设以及坦桑尼亚在联合国对中国的支持。这些历史表明,中非在工业与农业发展以及减贫和消除饥饿方面具备前瞻性的合作视野。
文章指出,“湖南模式”旨在支持《中非合作2035年愿景》及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目标的实现。对非洲而言,这意味着为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议程和整体发展提供更有力支持。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着力解决贸易与投资中的瓶颈问题,通过推出多项举措以克服障碍,并持续研究中非经济关系的发展路径。
坦桑尼亚成为非洲首个在湖南设立投资便利化平台的国家,具有里程碑意义。为确保该平台取得成功,作者提出以下建议:
促进非洲高校与智库之间加强合作。相关机构可作为研究员和顾问,服务于非洲利益,推动“湖南模式”议程的落实。“湖南模式”本身拥有官方支持的中国经济研究网络,负责开展贸易与投资趋势、政策效果及标准影响等方面的研究。
鼓励非洲商界支持研究并宣传中国和东亚地区在推动工业化与发展方面的制度安排。目标是帮助非洲企业和政策制定者建立相应的制度与商业关系,例如在一定期限内设立合资企业,之后转向本地所有权模式,类似东亚地区已有的实践。
优化中非经贸博览会。该博览会目前持续发展,计划于2025年6月在长沙举办。非洲地区组织或由坦桑尼亚牵头,可对其进展开展正式评估,识别差距,并就如何更好地满足中非企业需求、推动后续改进提出建议。
复制“湖南模式”。鉴于该模式强调本地货币贸易及扩大人民币在中非贸易中的作用,坦桑尼亚可牵头,例如与非洲进出口银行合作,开展相关评估,以确定与货币使用相关的最佳政策调整方向。
评估行业标准,涵盖运输(铁路和汽车)、港口标准及其他行业规范。若不事先积极评估,非洲地区在标准采用上可能被动接受贸易伙伴的既有标准。因此,有必要制定一项非洲工业标准策略,该策略或可从“湖南模式”或中非经济关系中汲取经验。
总之,坦桑尼亚率先在湖南设立的投资平台不仅对中非经济关系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塑造“湖南模式”也具有重要作用。(编译:潘立华、秦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