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对比印度与中国的城市发展轨迹

©原创   2025-10-29 11:10   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

原文标题:The State of Cities: Comparing India and China’s Urban Trajectories

中文摘要: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特聘研究员拉玛纳特·贾(Ramanath Jha)在《城市现状:印度与中国城市发展轨迹比较》一文中指出,印度自1947年独立之初,其城镇化率(17%)便高于中国(13%)。然而,在随后的几十年里,印度政府对城市发展采取了放任态度,这一模式一直延续至21世纪初。直至2005年,印度才正式承认城镇化是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

与此同时,中国意识到,要成为经济强国必须大力推进城镇化,引入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参与工业化和生产活动。其政策调整重点在于扩大城市规模、提升城镇劳动力比例,并增强城镇人口对国家经济建设的参与度。

自20世纪80年代起,中印两国的城市化路径开始显著分化。当印度仍在城市化进程中踟蹰不前时,中国已全力推动城市化进程。如今,中国已拥有160个百万人口以上城市和360个人口在10万至100万之间的城市;而印度百万人口以上城市的数量估计仅为40个。

在规划方面,中国通过“五年规划”系统性地引导城市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化进程。印度则将城市规划权下放至各邦,缺乏统一的国家战略视野。尽管部分大城市会启动规划程序,但最终审批权仍掌握在邦政府手中,这种权力分散的局面严重制约了印度城市发展的整体性与协调性。

中国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规模空前。多数城市实现了全天候优质供水,主要城市建有集中的污水处理系统与完善的地下管网,污水处理设施覆盖广泛。城市公共交通同样高度发达:全国已有54个城市开通地铁,总里程超过1.1万公里;公交服务覆盖600多座城市,车队规模约68万辆。在公共开放空间方面,中国人均占有量也显著高于印度城市水平。

尽管印度政府在过去二十年间日益重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但实际推进仍面临诸多挑战。城市规划与治理的碎片化问题尤为突出,严重限制了基础设施的效能与覆盖。该领域亟需系统性的深度改革,以使印度城市能够提供更优质、更可持续的生活环境。(编译:秦川、江明明)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