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巴黎6月12日电(记者张百慧)当今时代,传统文化传承、中西交流对话、拥抱数字时代等新形势,迫使全球博物馆对于其“社会角色”、“如何吸引公众”等问题进行新的反思。日前,一场名为《亚洲艺术展览:中法新视角》的国际研讨会在法国吉美博物馆举行,中法博物馆界人士针对亚洲艺术展览如今面临的主要挑战及其对策展开讨论,以期为世界各地的同行及博物馆爱好者提供启迪。
本次研讨会共分为四场圆桌会议,近二十名嘉宾分别从发展新的叙事方式、开展文化教育活动、提升常设展吸引力和打造令人难忘的数字和感官体验等角度进行交流。吉美博物馆馆长扬尼克·林茨在会上致辞时表示,中国拥有6000多家博物馆,其“造馆”能力令人钦佩,“几十年前,中国博物馆界人士曾经来法‘取经’,如今法国博物馆在吸引年轻受众等方面可以借鉴中国经验”。
针对如何吸引当代公众的问题,法国国家移民历史博物馆馆长康斯坦丝·里维埃认为其手段“不拘一格”。这座博物馆的前身是1931年世博会时建立的“金门宫”,如今成为法国移民历史的叙事平台。里维埃说,该博物馆首先通过其建筑本身的艺术性、馆内的历史遗产水族馆将公众吸引到展品“附近”,继而通过常设展览中陈列的历史及科学事实、私人物品、现当代艺术品三类展品,进一步拉近博物馆与公众、历史与今天的距离。
博物馆也被视为跨文化交流平台。作为欧洲最大的亚洲艺术博物馆之一,法国吉美博物馆希望摆脱让欧洲人“望而生畏”的局面,宣布即将推出“吉美+”项目,将部分馆藏部署在法国多个地方进行展览,主动走近“不了解亚洲文化的公众”。
上海博物馆党委书记汤世芬认为,博物馆既要让“中国看世界”,也要让“世界看中国”。目前,该馆在“大博物馆计划”框架下,规划了聚焦全球文明交流互鉴的“对话世界”文物艺术系列大展、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百物看中国”系列文物艺术出境大展等。她强调,在策划跨文化视域下的文物展览时,在题材选择上应关注目标观众的文化背景与接受程度、在叙事上注重中西视域互补、在内容上需呈现主题和历史背景间的内在张力。
除外国公众外,青少年是各大博物馆努力吸引的另一个群体。湖南博物院副院长陈滨介绍说,该院已编纂博物馆进校园读物、研学教育读本、博物馆教育书籍、教学教具产品20余套,推出线上教育课程近200个,目前形成了一系列全国知名教育活动品牌,其中包括“汉风文化进校园”项目,大大提高了青少年对于湖南博物院常设展的兴趣。
在数字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不少博物馆致力于在馆内提供感官需求,打造令人难忘的观展体验。北京故宫博物院数字与信息部副主任于壮介绍说,故宫致力于为公众打造完整立体的体验,强调游览经历的文化完整性、空间与时间完整性以及生态完整性。敦煌博物研究院副院长郭青林介绍了该院将数字技术应用于文化遗产保护、提高游览体验及文物趣味性等方面的经验。
本次研讨会是2024“吉美中国年”活动的一部分。在庆祝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吉美博物馆计划举办贯穿全年的中国相关文化活动。当天,来自全球各地的百余名业内人士和博物馆爱好者出席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