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彭博新闻社网站7月1日报道,中国长期是欧美奢侈品牌的关键增长市场,但过去两年间,欧美奢侈品牌在该市场的业绩持续下滑。与此同时,中国本土珠宝新秀老铺黄金却逆势崛起,精准捕捉到了中产阶层的渴求。在过去两年中,该公司销售额每年都实现翻倍以上增长,其股票自一年前在香港上市以来涨幅更是惊人。
咨询机构数字奢侈品集团的高管雅克·鲁瓦藏表示:“中国消费者正日益青睐那些尊重传统的品牌。老铺黄金凭借其产品的历史底蕴与中式传统工艺脱颖而出。”
报道称,老铺黄金的崛起象征着本土高端品牌的崛起浪潮。曾以平价微型面包车闻名的赛力斯集团如今已成为中国最热门的高端汽车制造商之一,其问界M9运动型多用途车更成为50万元以上车型的销量冠军。中国高端护肤品牌毛戈平去年营收与利润均增长超过30%,而欧莱雅等国际品牌同期却在中国市场遭遇销售滑铁卢。
42岁的陈天敏(音)5月花费9万元购入4件老铺黄金产品。这位广东的心理治疗师表示:“西方曾长期被视为进步与精致的象征。但现在我们意识到,西方奢侈品牌的溢价往往过高。”
此外,俄罗斯《专家》周刊网站6月29日刊登文章称,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增长和城市化进程,西方食品、品牌、电影开始流行,但这被证明是暂时现象。
文章称,自1978年中国启动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与社会经历了巨大变化。随着居民收入增长,广泛的中等收入群体形成。这里被视为全球最具增长潜力的市场之一。人们前往欧美国家旅行,观看或阅读西方文化产品。这一切都影响着中国人的消费模式。对当时的中国消费者,尤其是不断扩大的中高收入群体而言,外国商品等同于品质、声望和现代性的象征。
文章称,在中国当下的趋势中,人们出现了回归传统的文化认同感。这也反映了对奢侈品认知的文化转型,人们不再那么高调地炫耀社会地位。近几年来,中国社会消费习惯已臻成熟,在某种程度上说变得睿智。当然,这属于中国智慧。
近年来的一个显著趋势是本土品牌的日益流行。有关部门采取政策措施,推动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西方元素已不再是时尚的代名词。近年来,中国兴起了所谓的“国潮”——旨在将传统元素融入时尚与消费品的运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转而选择国产品牌和本土制造。
文章认为,日益增强的民族自豪感和支持本国企业的意愿令上述势头愈加红火。如果说本世纪的头15年或20年可以被视作中国消费模式的西化阶段,那么如今,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消费文化已逐步站稳脚跟。(来源:参考消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