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莫斯科分社记者 黄河
今年是中俄文化年开启之年,中俄两国人民已经携手走过75年风雨历程,双方文化交流与合作对两国关系发展作出了举足轻重的贡献。当前,中国文化在俄传播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吸引力符号。随着中俄关系高速发展,中国文化在俄传播正迎来蓬勃发展机遇。
中国文化在俄传播出现新的吸引力符号
近年来,随着中俄关系不断发展,双边务实合作和交流内涵不断丰富。中国文化在俄罗斯的传播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吸引力符号。
自2019年中国旅俄大熊猫“如意”“丁丁”落户莫斯科动物园之后,它们的每一步成长和变化都吸引着俄媒体和民众的关注。去年,首只大熊猫幼崽在莫斯科诞生百天后,莫斯科市政府专门为熊猫幼崽发起网络征名活动,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参与了投票,最后名字选定为“喀秋莎”。
今年1月,莫斯科地铁公司特别发行了印有大熊猫幼崽“喀秋莎”图案的电子交通卡。3月8日,“喀秋莎”首次进入公共展区与俄民众见面,莫斯科动物园园长阿库洛娃多次表示,中国大熊猫是和平与友谊的象征,也是俄中两国彼此信任和情谊的象征。
今年2月9日至18日,“莫斯科的中国新年”文化节活动在莫斯科举行。活动期间,莫斯科市举行了一系列庆祝活动,包括大型舞台秀、杂技表演、中国民乐音乐会,文化讲座,中国文化体验活动及美食节等。此外,在莫斯科市新阿尔巴特街、“奥斯坦金诺”电视塔、“莫斯科太阳”摩天轮等地标也布置龙年装饰并进行了灯光秀表演。这是莫斯科市政府历史上首次大规模庆祝中国新年。莫斯科市旅游委员会主席叶夫根尼·科兹洛夫说,莫斯科市民能够通过这次互动,深入感受到中国新年气氛,探索中国文化的魅力。
中国文化在俄传播迎来蓬勃发展的机遇
随着当前中俄关系加速发展,俄罗斯国内再次掀起汉语学习热潮,教育合作的深度、广度不断拓展。可以说,中国文化在俄传播正迎来蓬勃发展机遇。
中国驻俄使馆教育参赞曹世海介绍,据不完全统计,俄罗斯目前约有11.3万人学习汉语。而根据俄电商和分类信息平台Avito网站(类似于中国的58同城和赶集网),今年1月有一项针对1万名18岁以上俄罗斯人的调查,44%的俄罗斯人计划在2024年从零开始学习至少一门外语。中文的受欢迎程度位居第二(7%),仅次于英语(29%)。调查显示,汉语教师服务需求增长15%。在一些地区,寻找汉语教师的情况尤其活跃:新西伯利亚(同比增长221%)、顿河畔罗斯托夫(同比增长215%)和哈巴罗夫斯克(同比增长171%)。
近年来,中俄教育合作正在朝着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的方向发展。今年4月,北京化工大学和喀山国立研究工艺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机械工程领域开展本科2+2双学位联合培养。今年5月,俄圣彼得堡国立技术学院和中国深州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在职业技术人员培养方面开展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俄国内教育中未来也有望强化与中国相关的教学内容。俄科学院中国与现代亚洲研究所所长基里尔∙巴巴耶夫表示,俄中小学有必要减少欧洲国家历史的“过多细节”,并教授更多与中国历史和文化有关的内容,这将有助于俄中双方在商务、科学、人机交流方面建立更紧密联系。
目前,在俄举办的中国文化交流传播活动多以使领馆、中资机构、企业和文化团体主导,其受众更多是俄各行各业代表人士,俄各城市的普通民众参与有限。2024年春节期间,莫斯科市政府在市中心的特维尔大街上举行大型中国新年庆祝活动,活动现场不仅有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等俄方官员出席,还有大量的俄普通民众参与其中,成为中国文化传播下沉到民间的有益尝试。
据不完全统计,仅莫斯科市今年前五个月就举行了超过30场中国文化交流活动,其中包括展览、音乐会、文艺演出等各种形式。
中俄文化中存在诸多共同价值和内涵值得挖掘
中俄两国民众基于不同的意识形态和思维方式,可能会在不同的问题上形成不同的社会认知,但与此同时,中俄文化中也存在诸多可供挖掘的共同价值和内涵。
俄高等经济大学东方学院汉语客座教授费奥多尔·多尔加乔夫表示,俄罗斯人和中国人都看重宗族和家庭、尊老并且爱幼,对历史和有关祖先的记忆充满敬意。中国人和俄罗斯人因相似的精神和道德价值观而能够团结在一起。俄罗斯汉学家、莫斯科国立大学亚非学院副教授玛利亚·谢梅纽克长期从事中国文学翻译工作。她表示,俄中两国文学的相似之处在于二者都具有人文关怀取向,都注重讲述人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故事,包括人的生活、人生道路的选择和对幸福的追求等,这些经过优质翻译后的中国文学作品能够赢得俄罗斯读者的重要方面。
俄中青年作家论坛于5月12日至15日在圣彼得堡举行,来自该活动主办方之一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教授阿列克谢·罗季奥诺夫说,许多参加论坛活动的俄作家没有去过中国,甚至从未见过中国人,此次活动帮助他们与中国建立了联系,他们普遍希望能够有机会去中国走走看看。
6月10日,包括俄新社、卫星通讯社在内的俄罗斯主流媒体记者代表团结束了对中国西藏地区的访问。俄罗斯记者在活动中实地考察了拉萨、林芝等地的文化古迹、生产企业。该代表团团长、俄记者协会主席弗拉基米尔•索洛维约夫认为,这样的实地考察不仅对俄罗斯人深入了解中国文化魅力非常重要,希望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机会,让俄记者等对社会思想和舆论有影响力的人实地考察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