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项行动开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新征程

©原创   2024-10-24 15:06   史春姣, 丁蕾, 曹家宁

中经社经济分析师丁蕾、史春姣、曹家宁

八项行动涵盖设施联通建设、发展方式转型、合作机制创新、国际交流培养等多个方面,既是对共建“一带一路”多年来高质量实践成果的高度浓缩,也是下一步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水平新发展的路线图时间表。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要继续以共商共建共享、开放绿色廉洁、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为指导原则,巩固务实合作,聚焦创新发展,强化风险防控,完善体系机制,共促各国“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创造更加开放包容、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美好未来。

夯实合作根基,构建更高韧性互联互通网络

设施互联互通是八项行动的核心。推进设施联通,不仅要调整盘活存量,还要进一步做优做强增量,统筹打造好标志性项目,构建一体化、智能化、现代化的立体互联互通网络。

巴基斯坦方面数据显示,到2030年,中巴经济走廊有望拉动巴基斯坦经济增速2.5个百分点,为当地创造230万个就业岗位。据乌兹别克斯坦方面估算,中吉乌铁路建成后,铁路干线年货运量可达1500万吨,货物运输时间将缩短7天。秘鲁农业发展与灌溉部预计,钱凯港启用后,秘鲁农产品到达亚洲的时间有望从当前的28天缩短至16天,海运运费预计将降低30%,这对扩大农产品贸易意义重大。坦赞铁路管理局测算,中国、坦桑尼亚、赞比亚三方共同签署的《坦赞铁路激活项目谅解备忘录》全面落实后,坦赞铁路运力将大幅提高,年运载量有望从目前的50万公吨提升到200万公吨左右。这些标志性项目的推进,将有效形成增量、带动发展,并衍生长期经济社会效益。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更加聚焦卫生健康、农业生产、粮食安全、水利合作、清洁能源、生态环保、教育培训等领域,一批投资小、见效快、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好的“小而美”示范项目将加速形成,凝聚更多接地气、聚人心的合作成果。以职业教育为例,2023年底,在中马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旗舰项目——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项目轨道工程启动仪式上,中马高校共建的中国—马来西亚铁路现代工匠学院挂牌。预计到2026年底,该学院将实现学历教育学生50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00人次,培养核心教师队伍60人。今后一段时间,类似这样依托标志性工程和重大项目的职业教育还有广阔拓展空间,其培训的人员不仅可满足项目需求,还可为对象国人力资源厚植长期基础。

壮大创新火种,解锁更多新领域合作潜力

创新是八项行动的核心驱动力。自2017年“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启动以来,共建“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已成为推进科技创新合作的重要方式。目前,中国与相关国家在农业、医疗、信息、新能源、基础研究等多个领域共同建设了53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并将在未来5年内把同各方共建的联合实验室扩大到100家。这将有效赋能共建国家产业技术进步,进一步提升创新发展能力。

开放是八项行动的重要支撑。推进八项行动,要继续协同增效,加强各国在规制、标准、监管等方面的深度对接,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双边合作、第三方市场合作、多边合作等多种形式,使更多国家、企业和机构深度参与其中,共同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根据联合国最新测算,2030年前发展中国家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每年的投融资缺口在2.5万亿美元至4万亿美元之间。在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中建立绿色金融体系至关重要。由中国和多国机构共同发起成立的可持续投资能力建设联盟(The Capacity-building Alliance of Sustainable Investment,简称CASI)于2023年底正式启动,预计其所提供的可持续金融能力建设服务将在2030年前覆盖来自发展中国家10万人次参与者。

遏制风险苗头,共筑行稳致远坚实基底

合作共赢是八项行动的要义。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增强团结韧性、共商合作发展是推进八项行动落实落地的前提。除政治、经济等方面风险外,“一带一路”还需警惕个别国家在全球范围内的系统性负面舆论宣传。此类宣传持续炒作“一带一路”是“债务陷阱”“新殖民主义”“制度输出”等谬论,抹黑和唱衰共建“一带一路”,甚至通过渗透和干预共建国家内政等方式,破坏共建“一带一路”存量成果,阻碍相关建设项目进程,毒化共建“一带一路”的政治社会氛围,产生诸多负面影响。对此,共建国家应合作应对外部风险,特别是针对个别国家对“一带一路”的抹黑攻击,更要凝聚加强内部共识,予以及时有效的因应回击。

经营主体是实施八项行动的重要力量。推进八项行动,应推动经营主体增强安全意识,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风险作为确立项目的参考。分析显示,当前“一带一路”国际工程建设越来越向价值链高端发展,探索“投建营一体化”模式,这对企业运营管理以及风险管控能力提出了新要求,需确保项目符合法律合规、财务可靠、环境可持续、社会有益等指标。在实践中,已有大型能源企业等主体认识到,按照市场化国际规则和当地法律进行项目决策和运作,才能保证“一带一路”项目合作的可持续性。

完善合作机制,助力八项行动见实见效

完善合作机制是推进八项行动落实的保障。推进八项行动,要继续夯实立体互联互通机制,深化贸易投资合作机制,筑牢民心相通机制,完善绿色发展机制,健全协商协同对接机制。

夯实立体互联互通合作机制,就是要在现有基础上,继续以经济走廊为引领,以大通道和信息高速公路为骨架,以铁路、公路、机场、港口、管网为依托,将交通、能源、信息网络与产业有机结合,进一步实现提质增效。

深化贸易投资合作机制,就是要通过探索深化自由贸易区建设、优化投资环境等方式,形成更加紧密的产业链、供应链关系。

筑牢民心相通机制,就是要对“一带一路”软能力建设给予更多关注,增强文化、旅游、教育、民间等方面的互动,形成“一带一路”多元互动的人文交流大格局。

完善绿色发展机制,就是要强化绿色机制基石,支持绿色投融资项目,加强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国际合作,让共建“一带一路”的底色更加鲜亮。

健全协商协同对接机制,就是要加快建立和完善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工作协调机制,强化已建成的“一带一路”平台合作功能,不断总结合作成效,及时协调解决合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相关阅读